吕布集团的变革终于告一段落了。
君主自然是吕布。君主之下设大学士,人数不限,辅佐君主。这几个位置由田丰、贾诩、程昱、逢纪、辛评、审配、陈宫担任,同时由于人才的缺乏,这几个人也兼任部门长官。
大学士之下,则是各个相关部门。即吏部、礼部、户部、兵部、刑部、工部。这些部门的长官,除了兵部、工部和刑部以外,都由田丰等人兼任。新来投奔的陈宫则因为精通刑法条律,主管刑部。而兵部则被吕布分为总参谋部、作战部和后勤部、军情部。参谋部由田丰等人主持。军情部则有贾诩主持。
其实吕布心里有数,虽然自己将众人的工作做了细致的分工,但由于手下人才太少,所以众人的职权必然产生一定的混乱和重复,尤其是总参谋部那一块,到最后各种策略还得自己拍板,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了。
为了增强jūn_duì的实力,也因为他实在弄不懂那些将军乱七八糟的封号,吕布迫不及待的实行了军衔制。他将jūn_duì按照后世的方法,分为少尉、中尉、上尉、少校、中校、上校、准将、少将、中将、上将、大将、元帅。当然,元帅作为一种尊贵的称呼,只有特殊功勋的将领才有可能获得。军衔建立的同时,吕布还建立了爵位制度,即王公侯伯子男,六等爵位,每个爵位又分为三等,为了避免土地兼并政策,只有公爵以上的爵位才可能有封地,总之,这一切都是和军功挂钩的。因为吕布毕竟还是汉朝的臣子,爵位方面的事,只是在内部进行,对这种束手束脚的情况,吕布很愤怒,但也很无奈。
按照朝廷的标准,骠骑大将军的地位仅次于大将军,吕布完全可以得到大将的职位。但考虑到作为集团最高统帅的自己,占据本应该属于将领的官职,心中总是有些不舒服,到后来,吕布还是放弃了大将这个头衔。
为了鼓励将领们的进取心,吕布故意没有让人成为上将,最高的军衔不过中将。张辽、高顺、赵云、颜良、文丑五人就是中将军衔。张郃、蒋奇、韩猛、典韦、高览等人则成为少将,而侯成、曹性等将只是准将军衔。至于尉官则取代了以前的伍长等低级军官,校官由以前的低级将领担任。为了提高军官的素质,吕布强令军官读书识字,同时制定了必读的两本书——《孙子兵法》、《史记》。活字印刷并不是很难推广,大规模的刊印书籍成为可能,这也避免了军官想读书,却没有书读的尴尬局面。
为了增强部队战斗力,吕布改变了古代三军的方法,部队不再分壮男、壮女、老弱三军,而是分为正规军和预备役。正规军全部由现役部队组成,要求普通士兵年龄在十六岁到四十三岁之间,身体必须足够强壮,为了弥补jūn_duì数量上的不足,吕布下令征召壮女,自成一营,担任医疗和后勤补给等相对轻松的工作。而预备役则全部由屯田兵和征召的流民组成,闲散时进行屯田,有战事的时候,随时转为正规兵,参加战斗,他们的军饷也是最少的,通常用屯田的粮食了支付。为了增加预备役的数量,吕布扩大了屯田兵的数量和征兵的标准,从而保证了部队在人数上的优势。
考虑到以后战争的主要对象是北方的军阀和大漠的胡人,吕布再一次扩大了骑兵和弓弩兵的数量,而相应地削减了步兵的数量,他还成立了一只专门负责攻城器械的部队,统一管理部队中的先进武器。在改革陆军的同时,吕布开始招揽水战方面的人才,他要在青州建立一支足以震慑任何敌人的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