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手边的一摞奏本看完后的萧石竹,背靠椅背,闭上双目,一言不发。
一旁候着的青岚,给他倒了杯水。
“巫小灰已经换船先行了,这孩子挺喜欢吃南疆玉果的,给他带了吗?”就在青岚放下了水壶的那一刻,萧石竹忽然这样问到。
“带了。”青岚点了点头,回到:“我们船上的所有的南疆玉果,都给巫将军带走了,都是今年才结的好果子,一个个色泽青翠如翡,饱满硕大,甘甜多汁,可好了呢。”。
“行,以后有他的回报,要第一时间告诉我。”萧石竹说着,又睁开了眼,瞥了一眼桌上的其他奏本,也没有坐直身子。
青岚见状,问了一句:“主公可是累了?”。
萧石竹没有作答,只是转头看了一眼不远处,挂着的披风。
青岚立马会意,去取了过来,萧石竹也正好起身,接过披在了身上后,道:“走,我们去甲板上透透气。”。
说着就拿起了架子上的灭月剑,挂在腰间,朝着舱内外走去。
今日海鹘行驶到了丹水郡的东北面了,已经到了快到归墟海沟的地方了,不用多久,萧石竹的这艘海鹘,就能抵达那片玄炎洲和云梦洲之间的海沟。
但这一段江面上,一如既往的大浪滔天,高高掀起的巨浪,把海鹘撞到左摇右摆。
虽不至于侧翻,但通外甲板的甬道里,那些每个几尺就挂在屋顶上,垂下来的明珠灯,也在摇晃,左右晃动下,带起一阵阵摇曳的阴影。
青岚跟着萧石竹,顺着这条长长的甬道,一路走向甲板,跟在他们身后的,是萧石竹才出门,就紧跟不落的黑猴。
萧石竹来到了甬道的尽头,顺着尽头的木板楼梯,一步步的走向前方的甲板。
才走到楼梯的尽头,一股锋利如刀的冷风,就朝着他迎面而来。
今日海鹘所在之处,头顶天空阴郁,乌云密布,难见一丝明媚。
虽然无雨无雪,但冷风确实凌厉。迎面而来的冷风,就吹得萧石竹一阵脸颊生疼。
不过他并未在意,在士兵和水手的行礼中,踏上了甲板,走到了甲板边缘,向南凭栏远眺。
快到海边的丹水江面,并不狭小。
这宽广的江面,让萧石竹看着对岸岸上,那些沿着江流修建的岸上冥道上,车马行人,都显得非常的小。只有冥道两旁,每隔一段就对立而竖的石像装饰,还显得大一些。
江面上,尽是一道道在冷风中,就能轻易掀起一丈来高的大浪。
时不时的,还能看到几条长有几尺的龙盘鱼,从巨浪间游弋过去。这些龙盘鱼四足划水连连,头上独角破开迎面而来的水流,长尾左右摇曳着,划开水浪。
再大的巨浪,在它们面前都不算什么事儿。
偶尔萧石竹还能看到几艘商船,或是九幽国沿江巡逻的鬼差们,驾驶着的小型木船,从他所在的海鹘身边驶过。
不过萧石竹的海鹘,并未挂着王旗,只是装饰成了一艘朝廷特派的运输船,挂着奉命运送物资的令旗而已,所以也没有引来其他船只的好奇。
也是拜阴曹地府,通讯落后所赐,纵然萧石竹就站在甲板上,也没有引起任何的轰动。
这倒是没有让萧石竹失落或是失望,反而正合他意。他本就是秘密前往东瀛洲的,并不想引起注视。
而现在的他,注意力全在那江水上。
波涛汹涌的江水,游弋其中的龙盘鱼,在他眼中会变得有趣,至少比全是文字的奏本要有趣得多,让他身心慢慢的放松。
黑猴和青岚,一左一右的站在他身后,默不作声。
萧石竹看了许久江水后,也顿觉无趣,在那甲板上,又随意的四处走动了起来。
甲板上的水手士兵,也没有管他,各司其责,忙碌着自己手中的活儿。
只有黑猴和青岚,一直跟着萧石竹四处瞎逛,显得那么的无所事事。
萧石竹就这样从船头逛到了船尾,兜了一圈,又从船尾走向船头,一直是话都不说一句。
在此路过船楼时,林将军从中走了出来,拦住了萧石竹,小声的着急道:“主公,出事了!”。
神色倒是没有太慌张,但还是看得出来,有些着急。
这忽如其来,又有点莫名其妙的话,听得萧石竹一愣一懵,抬头看了看天,还是乌云密布,但是也没有塌下来,于是也不是很在意的,随口问了一句:“什么事?”。
林将军左右一看,这甲板上到处有水手在干活儿,也不是说话的地方,就把萧石竹带到了船舱里去。
进了船舱,又回到了萧石竹的舱室,才进门,林将军就袖中掏出一张卷起的小纸条,递给了萧石竹,同时在青岚关上长门,把黑猴挡在了外面的同时,急声说到:“北阴朝动了。”。
萧石竹狐疑下,展开纸条一看。纸条上没有用密语,也就几个被拆散了的词语:“高、动身、话说,身份。”。
萧石竹一看,认得这笔迹来自于九幽国,安插在北阴朝鬼探。
虽然萧石竹不认识这鬼,也不知道他在六天洲什么地方,但这个笔迹,他至少见过十次,一眼就认了出来。
而对方这份简单到似乎读不懂的情报,萧石竹也是一看之下,就一目了然了。
他看得出来,对方想要表达的是,北阴朝出动了说客,已经启程,目标是说服巨人鬼;密报里的‘高’字,代表的就是巨人鬼,而‘话说’就是代表了说客。但是鬼探也不知道,这个北阴朝的说客,会以什么样的身份,接近巨人鬼。
这是九幽国一种传递情报时,明中有暗的密语,国内除了萧石竹和鬼母,就只有林聪看得懂了。
此时跟在萧石竹身边林将军,并未看懂这份才收到的密报,还以为是不是九幽国的鬼探出事了,急切的道:“主公,不会是我们鬼探的身份暴露了吧?”。
【渣斗——渣斗,古代垃圾桶。在明代以前多为瓷制,明清时期,材质日渐多样,出现了银器、漆器、玻璃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