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恪登基三年来,从未有哪次的朝会,如同今朝一般沉闷。
徐密、江柏、张榕三位宰辅交换了一个眼神,心中都有些无奈。
先帝和江都公主都是很讲道理的人,对待臣子十分客气,那些不中听的言语,笑一笑也就罢了。反对提议的人,私心若不是太重,也不会被怎么对待。只要有能力,又不牵扯到惊天大案,前途总是有的。纵是党争,大多也是贬谪罢了,如不是几位皇子为皇位争得厉害,官员的日子还能更舒服。
在这样的环境里待了几十年,他们险些忘了,皇室本就是天底下最不讲道理,也最有权不讲道理的地方。
此事也给他们提了个醒。
三位宰相都是明白人,自然清楚,像先帝和江都公主这种大权在握,仍能忍耐的人,气度修养是非常好的。但这天底下绝大部分的人,毫无疑问,做不到这一点,尤其是皇帝,否则也不会有伴君如伴虎一说。
“操之过急,操之过急啊!”徐密忍不住在心里叹道,“小皇子品行才学如何尚不知晓,这些人也太急了一些。”
当然,他也明白,性别固然是一大要素,真正让这些人不遗余力反对秦琬得,还是利益。
徐密一向洁身自好,又无儿无女。族人虽仗着他的势头,家业壮大,平日也免不得犯些小错,大错却是没犯的。这等雁过拔毛,官盐当做私盐买的事情,他是问心无愧的。
行得正就坐得直,徐密不怕这些,便琢磨着如何劝服帝后。思来想去,还是觉得,这事得江都公主出马。
徐密已经明白了,如今的帝后与前代任何一对帝后都不一样,他们的感情非常坚定,利益的因素很少。这不仅有共患难的原因,更多得是这对世间最尊贵的夫妇压根没想过他们会登上这个位置,这个思想已经烙在他们心中大半辈子,严重影响了他们对许多事情的态度。
在帝后心里,“夫妻”和“父母”的身份要远远大于皇帝和皇后,这就导致他们在很多事情上,并不会以皇帝和皇后的冷静理智来思考,而会像寻常父母一般冲动,无条件地袒护子女。
江都公主之前能将帝后劝得服服帖帖,如今想必也……能行吧?
倘若秦琬能猜到徐密所想,定会告诉他,不行。
帝后之所以纵容女儿执政,只因他们不在乎这些,女儿与他们一条心,她的成功就代表着他们的利益稳固。故秦琬喜欢就由她去,反正她也做得很好。可当他们发现秦琬有点报喜不报忧,打落牙齿活血吞之后,就坐不住了。
含元殿中,秦恪将奏折重重一拍,本想放几句狠话,见到秦琬,又什么都说不出来,语气不自觉放得极为柔和:“裹儿啊!你做事是为了国家,这些人骂你骂得这么狠,你竟放过他们?”
“阿耶,阿娘,倘若天下都是明理之人,又岂会是现在的样子?”秦琬哭笑不得地说,“何况他们反对我,也未必就是与我对着干,倒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本来就认为这样不对……”
沈曼眉一横,怒道:“天下有多少愚人我不管,朝廷可不养酒囊饭袋,他们认为怎样就该怎样?朝廷是他们开的不成?”
“不是——”但朝廷不能只有一个声音啊。
秦琬虽也不喜欢自己的提议被人驳回,却不得不承认,不管是支持还是反对的人,说得都很有道理。一人的智慧终究只是一人的,群体的智慧才能查漏补缺。倘若一个君主非要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离亡国也就不远了。
再说了,明着反对她的人,并不算什么,暗地里给你来一刀的人才头疼。这些官员,秦琬好歹知晓底细,要是大换血,多几个鲁王的人来。表面上对你毕恭毕敬,办事勤勉可靠,说话悦耳中听,关键的时候来句“我是细作”,乐子可就大了。
秦恪一直觉得女儿心地淳厚,见她还想争辩,难得打断她的话:“我知你心底好,但也要看那些人配不配。从今往后,中书省呈上来的折子,你全给我看一遍。”
事实证明,父母铁了心不讲道理的时候,除非和他们吵,否则是没有半点用处的——但凡做父母的,就没几个愿意承认自己不如孩子的,别说二十岁,就算是八十岁,只要父母在世,还是将你当做孩子。
面对这等攻势,纵是秦琬机敏百变,也是溃不成军。
她自然有诸多手段,却不能用到父母身上,一腔心思计谋,更不能拿这些来算计父母,但……按照她对父母的了解,父亲顶多坚持三天,归根到底,这些折子过得还是母亲的眼。
这就更不好办了。
父亲是个温文的人,秦琬还有本事能慢慢说动他,母亲性子刚强,认定的事情不回头。她是武将家出生,掌管了家,自有一股杀伐之气。但前朝……可不能当做后宫来办啊!
秦琬总觉得这事来得有点不寻常,按照她的想法,父母应当晚个一年半载才知晓前朝情况才对。那时她已经做好了足够的铺垫,自不会招致母亲雷霆大怒,怎么偏偏……故她喊了陈玄来,问:“后宫可有什么异常?”
陈玄早就想好托词,闻言便道:“自入秋以来,入宫求见皇后娘娘的命妇比往日多了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