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秦恪登基再准备就来不及了,她能力再强,也比不过身为女子这一条。朝臣也不是傻的,一但看到秦恪要掌权,立刻会攀附到秦恪几个儿子身边去,半点不会考虑秦琬。秦琬想要掌权,只能从现在开始铺路,文臣先不管,牢牢掐着武将,捏着兵权,谁敢蹦跶就捏死谁,方能确保地位稳固。
这个时代就是这样,文官改换门庭,虽然名声不会好听,但君王能容得下。譬如前朝有位名垂青史的谏臣,原先是太子的臣属,后来太子被废,太子的弟弟登基,手段颇不光明,至少很有些说不清楚的成分在。他改投了新帝,就一副拿命进谏的样子,自己洗刷了“背主”的名声,新帝也得了“宽容,善纳谏”的美名,再把政绩往大家面前一推,世人也就选择性遗忘了他的皇位怎么来的。
换做武将,可就没这样好的事情了,三姓家奴,五姓义子,没人容得下。今天你能为了利益背叛他,明天就能为更大的利益,抄刀子砍了我,反骨太重,不可用。至于忠诚不二的,那就更不行了,你对旧主忠贞,我岂能容你?
正因为了解到这一点,秦琬才要用武将下手,她明白,正常情况下,哪怕她的兄弟死光了,大家都会考虑她的侄子,或者过继男丁,绝对不会推她上位。一旦弄不好,给她安插个“牝鸡司晨”的罪名也是极有可能的。秦琬要得可不是表面的,那种你安安分分待着,我就给你体面的尊荣,她要权,知道这些男人们不会给,那就只有自己来抢了。
她就不相信,当安西、安北、安南三大都护府的中高层将领,还有南府十六卫的将领,这些人中有三五成都打下了她鲜明的烙印后,旁人还敢轻举妄动。哪怕动了也不要紧,只要有兵,随时可以举起屠刀,对不服的人动手。
以秦琬的身份,想要拉拢将领也不容易,中高层将领肯定不会听她的。她现在只有寻找出色的人才,施以恩德,大力提拔,譬如赵肃、萧誉。这几年又必定有连番的战事,一旦运气好,几次战争不死,也能算精锐将领了。等到掌了权,自可点多撒网,眼下么,还是多挑些勇士才是关键。
“曾宪若是真有野心,却坠入泥沼,咱们不妨拉他一把。”秦琬缓缓道,“让他得罪一位大人物,或闹出什么大事,在京城呆不下去,不得不去北边。”
裴熙微微皱眉,有些迟疑:“充军?这可不大好办。”
卢乡侯曾家一向走得是文官的路子,哪怕子弟不出息,也不会像武将出身的勋贵一样,为打熬子弟,将他们放到jūn_duì去磨练。何况以秦琬的意思,曾宪若要浴火重生,最好去马上要打仗的西边。
这等时候,明知西边即将不稳,谁会往那边凑?除非充军,流放,可曾宪的身份又比较特殊,卢乡侯曾家一向和鲁王走得近,他一旦出事,魏王一系很可能会借此机会打击鲁王,以图重振声势。
裴熙虽自负,却不是没有自知之明,他知道,想要将局势控制得分毫不差,恰到好处地判曾宪去西边充军,而不是流放、刺配,或者高高拿起轻轻放下,或让曾家交些罚金就了事,实在太难。
不过,也不是不可以。
“可以将案子判得更重一点,勋贵之中,斗鸡走狗,欺男霸女,并不少见。”裴熙意有所指,“曾宪与隋辕颇有些交情,通过这条线,找上县主,向殿下求情,便可让曾宪记住这份恩德。”
秦琬立刻懂了。
这是要再推一把,魏王做局,让曾宪往局里钻,用这个“不中用”的棋子去打击鲁王,挽回自己的声势,也好稳定手下之心。鲁王不知曾宪本事,顶多保住卢乡侯曾家,却会将曾宪抛出来顶缸。这时候,便可以利用曾宪和隋辕的交情,连上秦琬,秦恪出面,便可将死刑改成充军,说得好听一点便是“报效国家”。
“此计可行。”秦琬斟酌片刻,便道,“细节还需多加推敲,对了,你不是说会送些人上苏家求助,以试探莫鸾么?怎么迟迟不见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