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淮得了程方的信,心急火燎地回府,见着妻子于氏,劈头盖脸就是一句:“赵肃的事情,你给回了?”
瞧出丈夫的不满,于氏登时矮了一截,她下意识地低着头,躲避着丈夫的目光,用帕子掩着口,小心翼翼地说:“您又不是不知道,这些日子,我去张家、李家、杨家……人家一听我提起这事,有的面色就直接变了,有些花样百出,这里有难处,哪里很不妥,归根到底就是一个不字……”她越说到后头就越顺口,浑然忘了沈淮的表情,径自抱怨起来。
沈淮见状,气不打一处来,喝道:“莫要说那些有的没的,我问你,你是不是觉得县主身份不够,使唤不动你这位县公夫人?”
于氏双手捏着帕子,紧张得话都不会说,支支吾吾:“不,不是,是那个姓赵的身份太低。”
说到这里,她仿佛找到了理由一般,昂起头,激动道:“没错,是那个姓赵的身份太低,大家都不乐意。”
沈淮气得眼睛发黑,下意识地扬起手,想要给妻子一耳光,却仍是忍住了,摔门而去。
他鲜少发这样大的火,即便那一巴掌没落到于氏的脸上,也让于氏胆战心惊。只见她摊在椅子上,对着凑上来的使女招招手,急急道:“快,快去唤了大郎来。”说罢,她拉着心腹妈妈的手,满面惊慌,“夫主……即便是上次,夫主也没法这样大的火,若他恶了我,抬个姨娘进来,这可怎生是好?”
于氏虽是高嫁,这些年来却端得好命,丈夫俊秀又能干,对她极为敬重,即便有几个丫头服侍,偶尔逢场作戏一番,府中却没半个有名分的姨娘;儿女一个个生,聪明又孝顺,婆母在世时疼她疼得和亲生女儿似的,姑姑沈曼看在她为沈家开枝散叶的面上,对她也是和颜悦色;亲戚个个对她奉承不已,走到哪里都有脸面;下人更不用说,多少年的当家主母,一呼百应也不为过。哪怕前几年在银钱上有些不称手,也不至于到捉襟见肘的地步,如今更不用说,财源滚滚而来,只有他们不敢接的,没别人不会送的。
这样养尊处优,一呼百应,几乎事事顺心的日子,于氏过了十余年,骤然触怒了丈夫,惶恐不安得很。
沈淮还不知妻子想得那么远去了,他怒气冲冲地出了院子,也不欲出门丢人现眼,本打算去书房静一静,不知怎地,心血来潮,竟去了外院的一处僻静院落。
这间僻静院落的主人,姓沈名泰,原是沈豹的义子,早年也一员猛将。只可惜他运道欠了几分,在一场惨烈的战役中,虽捡回了性命,却废了一只左眼,脸上留下一条从左眼到右边下巴的长长疤痕。空荡荡的袖管里,短了半截右小臂,脚趾也少了几根。
身体残缺至此,自然没了做官的可能,大好前程因此而断,沈泰的脾气变得十分暴躁,成日打鸡骂狗,动辄摔盆砸碗。饶是如此,沈家上下,即便是最困难的那几年,也一直好吃好喝地养着他,对他恭敬礼让,当做自家人一般看待。
沈淮小时不懂事,对这位面貌狰狞的叔爷有些发怵,稍微大一点,勉力支撑门庭的时候,又觉得沈泰实在讨厌,对他敬而远之。今儿一进门,见沈泰头发花白,脸上皱纹深深,脊背虽努力挺得笔直,却抵抗不了岁月施加的佝偻,不知怎得,心中一软。
叔爷……老了……
沈泰虽没沈淮这等难得的感慨,见着“侄孙”来了,他桀桀怪笑两声,冷嘲热讽道:“谯县公百忙之中,竟能抽出时间看我这个孤老头子,失敬,实在失敬。”
他这话说得十分刻薄,按理说,沈淮没必要受他讥讽,奈何沈淮今日心乱如麻,满腔忧愤无处可诉,闻言竟行了一礼,恭恭敬敬地说:“正有一事要向叔爷请教。”
沈泰见状,慢慢收起讥讽的神色,打量了沈淮几眼,方正色问:“何事。”
明明是个再普通不过的老者,认真起来,竟有一股渊渟岳峙的气势,让人不自觉在他面前低下头来。
沈淮不敢怠慢,将事情原原本本地叙述了一遍,沈泰思忖片刻,才问:“你认为,今日之事和上次的事,究竟哪个更严重?”
“自然是今日!”
“何解?”
想到妻子做下的糊涂事,沈淮绷了绷面皮,努力克制自己的怒气,方道:“姑姑对我,似姊似母,情分难以割舍。海陵县主被代王殿下亲自教养着长大,即便是嫡子,也没哪个与生父有着这样的情分。县主聪明绝顶,看问题一针见血,做事极有分寸……”说到这里,他喉结动了动,半晌方颓然道,“这样的人,我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