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佛之所求,正是超脱。
超脱六道,进入轮回。
但世间真的有轮回吗?
道家或许尚有清静可言,可是佛家的轮回却实在令人百思不解。
最为关键的是,轮回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对生命的不尊重。
因为轮回之后的生命,不再是轮回之前的生命。
这二者间有着天壤之别。
可殷明却始终未曾拒绝佛道。
因为他知道,世间万道,每一道既有传承,那就必定有其传承下来的因果。
佛不正是讲究因果吗?
既能相互关联,那就有存在的必要。
所以殷明才会指引甘乐由儒道进入佛道,通过那一句“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到,实无所得”指引甘乐进入真道。
只是进入真道之后的甘乐,能不能成佛,什么时候成佛。
那就要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在这一点上,殷明无法再做任何指引。
每个佛陀的道都是不一样的,他无法用自己记忆里的佛经再去指点甘乐。
因为那样的话,即便甘乐成佛,他心中佛道也是别的道,并非他自己的道。
杨子铭闻声点头,“世人各异,佛陀也是如此。”
“不过,甘兄若是能真正的进入圆觉之境,想来离成佛也就不远了吧。”
圆觉之境乃甘乐心中佛道的。
同样也是终点。
从他发下宏大誓愿的言词中就不难看出,他心中的圆觉之境,其实只是“空”。
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他达到圆觉之境,其实也是并未达到。
空和有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关联。
于是,杨子铭忽的想起了殷明在天元城内专门布下的阴阳池。
“难道佛家中的空与有就是阴阳?”
杨子铭诧异问到。
他记得殷明曾说过,阴极必阳,阳极必阴。
阴阳之间是存在一定的相互关联的。
而佛家中的空与有也是如此。
真空非空,乃是有。
真有非有,乃是空。
甘乐刚才言道,众生有所得灭度者,实无得灭度者。
难道不就是如此?
殷明笑着点头,“正是如此。”
“空到一定境界,其实正是有。”
“而有到一定境界,也就是空。”
甘乐的悟性实在了得,殷明不得不佩服。
他不曾想到自己仅仅只是用一句话,便彻底点化了甘乐心中的佛道。
或许是因为甘乐本身就具有佛性吧。
不然他也无法做到如此透彻与精妙。
这时,甘乐忽的盘坐,于一堆废墟之上为城中百姓讲解《心经》。
此时他已然对《心经》感悟良多,而《心经》本身的一字一句便浅显易懂。
经过他的一番讲解,乾黄城的百姓必定深受其道!
殷明的目光看向晁皇,此刻他恭敬立于甘乐身后,心无杂念般仔细聆听着甘乐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