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的创作面目并不象画院画家的那样工谨细丽,而是偏于粗犷的水墨画。笔法简朴,不尚铅华,而得自然之趣。”宁采臣夸赞赵佶是出自真心。
一个人的字画,到了后世能卖到一亿以上。在书法家画家的角度上看,他绝对是位成功的画家,一位伟大的书法家。
赵佶却问道:“那为什么你的画可以卖到一二百万金。”
原来赵佶的目光是这个原因。
有人是爱江山更爱美人,有人是爱美人更爱江山,但宋徽宗是爱艺术胜过爱美人,爱美人胜过爱江山。
艺术价值高低,这是很难说的准的,甚至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举个通俗的例子,秦始皇用过的水壶,拿到现在,要想使用一下,估计还得洗个十来八年的,所以其使用价值不堪一提。但秦始皇用过的水壶不仅仅有使用价值,就是现在最知名厂家做的最精美的水壶,拿到市场上去买,也无法跟秦始皇用过的水浒值钱,因为秦始皇用过的,具备艺术价值,历史价值。
宁采臣怎么都没想到赵佶会嫉妒自己。一个皇帝会嫉妒一个小官。
宁采臣觉得赵佶就是那只秦始皇用过的夜壶,而自己最多也就是出自高明功匠的手。
老实说,宁采臣真的就想这么和他解释。
可惜这是不可能的,想了一下说:“陛下,我这是以量取胜。与陛下是不能比的。”
“有什么不同?你不过是只画了一幅,其他不过是雕版印刷罢了。”
这怎么解释?想想,商品什么来着……啊!对了……“陛下,我这只是点子好罢了。人们没见过,也就趋之若骛,当人们见得多了,也就不觉得稀奇了。”
赵佶想了一下,说:“好吧!算你有理。不过以后再有这么好的点子,一定要告诉朕。让朕也跟着你发一笔。”
“臣遵旨。”遇上这么个艺术皇帝,在艺术上,也只能这样了。
“好!”赵佶很高兴,说,“既然这样,朕也不占你便宜,你卖书的钱,朕只收一半好了。”
说完又皱眉头,说:“可是一二百万两黄金,去了一半,也有一百万两。一时间,朕上哪儿去筹这么多兵器?”
赵佶又吓了宁采臣一跳。
他还真给?皇帝啊,随口意思意思也就行了,反正我主要只是要个名头罢了。
看看赵佶真的在思考怎么凑一百万两黄金的兵器,宁采臣赶紧说:“陛下,臣用不上这么多兵器。”这话是要说的,即使需要更多的兵器,也要说。
不说的话,这么多的兵器,能武装多少人?
就是再信任文官,人数太多也会由量变带来质变。
难不成再告诉他一遍。官家你今后会让金人俘了去。臣觉得说给陛下听,再劝说陛下改革军制……臣实在是没有信心。所以臣选择了最简单的方法,让金人把陛下俘去,然后再救下陛下。这比语言要有说服力多了。
这能说吗?
绝对不能。就是赵佶信了,恐怕他也无力改变什么,军事上的改革,违背祖宗法度的事,赵佶是绝对没有这个魄力的。
于是宁采臣只能说:“陛下忘了,臣是有船队的,所以只要陛下把一部分钱财改成船就好了。”
“对呀!朕怎么没想到。好,就这么定了。”
和赵佶一番交谈,是更加确信历史的准确。赵佶是个好人,但是却不是个好君王。
宁采臣告辞离去。
赵佶这才让童贯进来。童贯虽然是太监,但是长相非常好。
作为画家,他显然更喜欢美的。他身边那些人个个都仪表堂堂,谈笑风生,表面上看不出有一个小人。书载王黻是位风流俊雅的秀士,童贯则彪悍伟岸,蔡京满腹经纶,诗书画冠绝一时。赵佶的那双画眼里最善于发现美,看到丑的时候往往一扫而过。
很像是这一时代的小说故事本子。好人就是相貌堂堂,坏人就是贼头鼠目。
赵佶是受着这样的教育长大的,他也是这样相信的。
“陛下。”童贯先见了礼。然后问道:“怎么样?”
他问的自然是宁采臣神甲的事。童贯不是武将,但是他在看了那幅盔甲后,也忍不住想要。
赵佶坐下,御书房内一个人也没留。“没事了,朕已经说服宁爱卿了。”
童贯说:“陛下仁义。帮着小邦番国得了他们想要的,他们是一定会听从我大宋的指令的。”
赵佶点了点头,很是自得。不过他还是有些担心:“这金人带甲不过一两万,能挺得住辽人的进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