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说:“洒家也承认武者中多有宵小,但是就像宁相公的书中一样,为国为民的大侠也不在少数。”
林冲说:“正是如此,官家才有必要颂布禁武令。”
咦?这有什么说道。
一:朝廷可以吸纳更多“走投无路”的人才。以大侠可以更好的为国为民。
二:只要禁武令一实施,百姓专心从事生产,经济自然就提高,只要镇压住最开始一段时间,那么曰后就高枕无忧了。
三:长歌门可以收复有势力的江湖门派,至于那些宵小,自然很好解决。
天下没了宵小,天下也就太平了。
宁采臣喝着酒,笑着,并没有插口。因为宁采臣突然发现这就和华夏的武器管制一样,有坏的理由,自然便有好的理由。
而且华夏人总是能进行极大的变通的。比如禁武之后,这些杀敌致胜的功夫,摇身一变,成了强身健体的功夫。或许这本身便是华夏武术定义的由来。
一种杀敌致胜,追寻武力,以防止受伤,或者抵御天灾[***]的功夫,变成系统地进行武术训练,对人体速度、力量、灵巧,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要求较高,人体各部位“一动无有不动”,几乎都参加运动,使人的身心都得到全面锻炼。
变化,显然已经开始了。
这是自己穿越造成的变化,还是它本身的变化?
说不好,也说不准。
如果这是历史一种逼迫鲁智深上梁山的方法,那宁采臣不得不承认,这历史的惯姓太强大了。
但是可能吗?鲁智深就这么重要?
宁采臣看不见得,别忘了这并不完全是原历史的时空,而是有着更多妖魔鬼怪与诸天神佛的时空。这些大法力的存在,如果他们不准备对人类的社会指手画脚,宁采臣是怎么都不相信的。
而这样说来,这禁武令的来例,便蹊跷了。
与此同时,柴王府。“伯,这禁武令真的对我等有利吗?”
“是的,大王。大王想夺回被赵家人夺去的江山,便需要自己的力量。可是赵逆对jūn_duì盯得极严,大王是不可能染指jūn_duì的,所以我们便可以好好利用这赵佶的禁武令,好好利用这长歌门。”
“可是怎么利用?”一个垂垂老矣的老者,面上全是老人斑。
大王?柴王?
如果是学历史的一定会吃惊。因为历史书上明明这样记载,后周世宗柴荣死后,其子紫宗训即位。
柴宗训即位时,年仅七岁,由符太后垂帘听政,范质、王溥等主持军国大事。柴宗训在位期间,特别重用赵匡胤。
显德七年(960年)正月元旦,群臣正在朝贺柴宗训时,镇(今河北省正定县)、定(今河北省定县)两州遣人来报,辽国和北汉合兵南侵。范质命令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率领禁军北上抵御。禁军到达开封东北部的陈桥驿后,突然发动兵变,拥赵匡胤为帝,黄袍加身。赵匡胤回师开封,朝中大臣范质等人被挟迫拜见“新天子”,显德七年,后周恭帝柴宗训禅让帝位于赵匡胤,降封郑王,符太后改称周太后,郭威柴荣的宗族被迁往房州(今湖北省房县)居住。
赵匡胤颁布圣旨优待帝mǔ_zǐ,赐柴氏“丹书铁券”(免死金牌),保证柴氏子孙永享富贵,即使犯罪也不得加刑。建隆三年(962年)柴宗训被迁往房陵(今湖北省房县)居住,开宝六年(973年)时任房州太守的辛文悦为了讨好新君而将其杀害,终年仅20岁。赵匡胤“闻之震恸”,“素服发哀,辍朝十曰”,谥曰“恭皇帝”,归葬于世宗庆陵之侧。
而他死后,柴氏再无封王。除了柴宗训外,柴荣的另外几个儿子都莫名其妙的死去或消失的无影无踪,柴荣之一脉是断了。
可是这儿却又蹦出来个王爷来?哪儿来的王爷。谁又是王爷?
那个先前开口的人说:“王爷请看。一:长歌门可以收纳与自己具有同样利害关系的人,或者门派,以此扩充实力。
二:可以结合更多的力量,光明正大的去端掉与自己的作对的势力。
三:做为一个朝廷部门,那么在禁武令的背景下,部门本身的“说话权利”肯定一飞冲天。成为朝廷举足轻重的一部分。”
“这样一来,我等即使没有掌管jūn_duì,也拥有了一支力量。”
老者说:“我不知你做的对不对。对了,当年分散出去的人,都找到了吗?”
“回王爷,伯之一门已经找到,仲之一门也有了眉目。现在还在找的是叔与季他们。不过叔之一路,当年是让他们去的江南东道,也就是现在的江南路、两浙路一带。仔细查询,找到人不难。季之一支,他们当年去的南唐,本意是寻找南唐出兵,但是当年却一去杳无音信,恐怕是很难再找到了。”
不是很难,在他心中,季之分明是叛变了,带着财货独自逃了。只是为了照顾老者好心情才故意说很难找到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