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世纪的蒙古草原,还被大片的原始森林覆盖着,即使是草肥水美的草场,也鲜有部落出现。
这是因为此时的蒙古部落,还没有强大到威加四海的程度,人口分散,部族拥有的土地因为人口的问题更是不足,还有一些稍远些的部落,仍然还处于以狩猎为生的时代。
所以攫夺人口,便成了各部族间争斗的主要目标。
由森林进入草原,这应该是蒙古部族强盛壮大的重要分水岭,也正因为如此,原有的氏族制度便不能够适应新形式的发展,由氏族变为部族也就成了大势所趋。
在辽朝时,定居下来的蒙古部族与中原地区联系日渐紧密,中原文化暂且不提,铁器的输入彻底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随着部族财富的增加,私有制开始发展起来。
巴彦在蒙古语中为富人的意思,部族的首领由富人来担当,自然是再适合不过的了。
他们承袭了中原的世袭制,巴彦担任部族首领,他们的子孙也就世代为首领,这样一来,社会便分化成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那彦,蒙古语为贵族的意思,另一部分就是依附于贵族的阿拉尤,有点类似于中原战国时期的门客或者家奴。
那些通过战争攫夺来的人口也便成了胜利者永久的财富,世代占有,这些人也有一个专有的名字,叫做齐窝尔。当然了,这都是音译,翻译过来也就和家奴的意思差不多。
有了权力和财富,自然就需要jūn_duì来保护或抢夺。有权势的人拥有属于自己的私兵,叫做那坎,而首领还组织有防卫jūn_duì,称做窝勃齐,叫起来非常拗口,那也是因为是蒙古语的缘故。
蒙古部族经过多年的征战,逐渐形成了几个势力比较大的分部,各部联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比较松散的大联盟,联盟首领便是葛布勒,称为汗实际上这个“汗”字也不读n,而是与单于中“单”字类似,应读为n。
葛布勒为何人?他便是日后大名鼎鼎的成吉思汗的曾祖父!
葛布勒还有一个兄弟,叫做宁昆,这个名字前面还有一大堆莫名其妙的修饰,具体是什么意思也没必要去深究了。
为什么要提他呢?因为他的后裔分化为两个最有权势的大部族,其一为乞颜氏,另一部为乌赤氏。乞颜氏贵族的首领孛尔只斤也速该,便是后来的成吉思汗铁木真的父亲。而另一部族乌赤氏,却因男丁不旺,势力几经分化,形成了后来的乌赤三族,分别是克利部,察赤利部和牙罕部,这三部分分合合,始终在聚与散的边缘徘徊,其力量反而变成了几大贵族中最为弱小的部分。
这三个部族都为日后铁木真统一蒙古立下了汗马功劳,辅佐铁木真的左膀右臂便是克利部的首领王汗和察赤利部首领扎木合,三人结为安答,也就是异姓兄弟。当然了,面对权力之争,日后兄弟反目,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这里面有一个相对来说的另类,那便是牙罕部。铁木真结盟时邀请的是三族首领,牙罕部虽然也派了代表,但是那只是象征性的,表示我和你们站在一起,而在后来的东征西讨中,牙罕部也只做了一些简单的后勤工作,始终保持着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到铁木真统一蒙古成为成吉思汗时,牙罕部便彻底销声匿迹了,现在的史料上也很少能见到有关于他们的记载。
赵天赐从上京出发,一路向西,横穿王纪刺部和塔塔儿部,把本就元气大伤的两大部族彻底击溃,王纪刺部大部投降,其余被杀,而塔塔儿部残余势力则越过龙驹河克鲁仑河进入了蒙古本部,消失在茫茫草原中。
赵天赐和岳飞,韩世忠三兄弟在也里古纳河额尔古纳河边汇齐,准备进入草原大漠。
现在这个时候,正是隆冬季节,士兵们本已御寒有限,已经不适合作战了。他们三人详细商量了一番,最后还是决定由岳飞和韩世忠屯兵塔塔儿部原驻地,他一人深入蒙古查探情况,再适时做一些安排,待到来年春暖花开之时,会同大军一同进入草原。
此时的蒙古草原,还没有“蒙古”这两个字,如果说贴点边儿的,便是位居中央的萌古斯部。在它的东北部是三族之一的察赤利部,依窝南河而居。西北部是巴拉忽部,靠近贝加尔湖。西部便是莫尔吉部,这里是三河交汇之地,分别是车梁格河,窝儿汗河与突无拉河,而此地便是日后蒙古国首府乌兰巴托的所在地。而牙罕部便位于巴拉忽部和莫尔吉部之间,贝加尔湖的南侧。
在南部便是三族中的另一族克利部,承接窝儿汗河,依王吉河而居,也是所有部族中,地域最大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