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设置: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科技之神 > 第11章 开辟新战场

第11章 开辟新战场

这玩意儿,最初是出现在很多硅谷it公司,那些程序员嫌弃代码写好后、编译速度太慢,甚至觉得光靠专门的编译服务器都不够用,所以天马行空地创新出一个

“分布式编译架构”,让一家公司里所有同一局域网内的电脑,都可以加入这个架构,然后把编译任务拆分分配给所有电脑,让所有cpu共同分包编译。

分布式编译是从07年出现的,一两年之内,这玩意儿就成长成了

“云计算”。有了云计算之后,应用就很广泛,而云计算对人工智能训练的最大影响,就是某个智能在执行机器学习的时候,不用再受限于这个机器人本身那颗cpu的算力了——机器人自己的cpu不够快,可以接入云,用云上的几千几万台机器的cpu帮你一起算。

这时候,摩尔定律就不重要了。只要算力任务能高效拆分,单颗cpu弱一点就弱一点了,咱可以芯海战术堆数量嘛。

如此一来,其他那些

“算力效率更高、白盒可解释性更强、但训练上限和自动化程度更低的算法”,一下子就争不过深度学习了。

因为深度学习原先最大的瓶颈,就是黑盒,算力效率低下。但云计算的出现,让算力瞬间没那么值钱了,可以大水漫灌狂训你。

……这些道理,顾玩心知肚明,不过他没法全部告诉麻依依。他只能鼓励麻依依,让她往这个领域布局,夫妻俩暂时把外围科技先凑起来。

幸好,时间上也不是非常紧急。地球上杰夫辛顿让学界接受深度学习,就花了两年。

至于后来从学界承认到产业界承认,又花了四年——其中三年都是在等云计算的出现。

他的成绩06年在学界就初步被认可了,但09年云计算才正式出现,2010年杰夫辛顿才被谷歌高薪挖走。

后世的人工智能,用一句话概括运作原理,就是

“使用云计算的算力,用深度学习算法处理学习大数据”。算力,算法,大数据。

三要素里,从技术难度来说,最先有的是大数据,这是一种资源,有稀缺性,但却没有技术含量,所以是最早出现的。

算法,或者说深度学习的思路,是第二个出现的(06年)用这种算法处理这些数据的算力,是最后出现的(09年)三要素都齐了之后,第二年地球上谷歌就开始在这条路上狂奔了。

顾玩觉得,就算自己开了挂,也有1年多的时间,先把基础算法方面的架构性论文发完。

具体追求产业界应用的事儿,将来去留学开公司期间再说好了。而且,把算法渊薮阶段的论文,在中国念书的时候就发表,将来也好撇清跟老外的关系——咱可不是去斯坦索姆留学后,才琢磨出这些玩意儿来的,一开始在中央科大念书,就已经有这方面的建树了,功劳都是中国人的。

让麻依依认识清楚这一切节奏后,顾玩明确分配了任务:“你今年除了修学分之外,我就给你两个发论文的任务。第一,你在计算机本专业领域,琢磨一个分布式编译的活儿。把架构想出来,在你们数科院的项目公司也好,研究所也好,先试着干起来。确有提高效率,就可以把这篇实验性的论文发出去了。第二,在你双修的认知神经科学领域,我希望你发一些人脑神经学习效率方面的研究——跟计算机没关系,就是研究活人的学习效率,多做对照组,具体实验设计,我会帮你一起参详的。这些论文不会直接产生商业价值,但是会让你我有资格在相关领域的顶级期刊稍微混点脸熟,进入圈子。”顾玩原先也发表不少论文了,但可惜都是物理类的。

正所谓隔行如隔山,一旦他想进入数学/计算机算力架构/认知神经科学,重新刷脸刷声望,肯定是免不了的。

就跟你打魔兽,哪怕奥格瑞玛崇拜了,幽暗城还得重新刷不是。当然了,你奥格瑞玛崇拜,对于你幽暗城声望的刷速度肯定略有帮助,比你一个所有声望都没有的纯萌新,肯定要容易一些。

麻依依还是没太明白老公分配的具体任务,但她觉得这不妨碍她搞个人崇拜,盲目迷信跟着老公的思路走。

“我这学期还是先从分布式编译下手吧。我本来就是学计算机的,我觉得这个容易写,也容易发表。”麻依依读大学这一年多来,也是发过论文的,不过一共只发了两篇,还都是在本校的《中央科大学报》上。

这个成绩跟其他本科生,甚至是其他想当交流生的顶级优等生相比,已经很牛逼了。

但是跟她老公一比,那就简直是菜的不行。这次的分布式编译架构,她决定鼓捣出来后,发到外面的期刊上,最好还是外国的。

()搜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恋战新梦诸天降临时代师祖别过来清宫吉皇贵妃录末世之重返饥荒反派成仙在炮灰的边缘挣扎锦鲤闯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