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震走了,弹劾杨震的耿宝发了。因赶走杨震有功,8月20日,耿宝被提拔为大将军。
现在,樊丰总于可以睡个好觉了。因杨震走后,自以为江湖正统流派的士大夫们,再也不见谁敢出来跟他单挑。像陈忠这种货色,虽挂着儒士的名号,跟樊丰他们也不是同一战壕的。但反正大家都是为皇帝服务。你对我有意见,皇帝不听;可我们对皇帝提意见,你不还得服服帖帖?这种有理想没骨气的东西,迟早也会被他们招安,跑不掉的。所以根本不必担心他在背后搞什么小动作…
樊丰睡了一个好觉,还得起来干活。身在深宫,总有吃不完的饭,搞不完的阶级斗争。接下来他还得替阎皇后搞掉一个人,不然留下祸患,将来大家都不好过!
对他们构成威胁的,不过是个10岁的孩子。但年纪虽小,潜力无穷。他就是太子刘保!
说起来,刘保这孩子挺可怜的。其母李氏刚生下他时,就被阎皇后盯上了。阎皇后无子,他没马皇后的胸襟,更没窦皇后的心计,做事只管结果不管过程。所以为怕已生贵子的李氏将来抢了自己饭碗,二话不说,直接就派人端了一杯鸩酒过去,把人家搞死了…
一晃好些年过去,阎皇后先是希望,接着是失望,最后变成绝望。绝望的是:时间终于证明她没有生育能力;更绝望的还有:刘保一年年的在长大。如有一天小树长成了大树,再想连根拔起,就有难度了!
所以阎皇后决定:必须在刘保成年之前,把他的太子之位废掉!
当年窦皇后为保住自己的饭碗,也杀了人。问题是窦皇后鸩占雀巢,抢了人家的孩子来养,多少还有点情义。但阎皇后竟连养的心情都没了。阎皇后对刘保放弃了抚养权,所以这十年来,抚养太子的任务就落到了刘保的奶娘王男、厨监邴吉的身上。时间久了,奶娘就变成了亲娘,刘祜对自己奶娘王圣的态度就是一个明证。这样的话,麻烦就大了!
于是,阎皇后就将樊丰、江京这帮跑腿的人找来,商讨对策。他们讨论来讨论去,都一致认为:现在最危险的人不是刘保,而是他的奶娘!坏孩子都是大人教出来的,只要搞死奶娘,再稳住未谙世事的刘保,这应该不是问题…
他们说完,就分工行事了。没想到就在这时,刘保的乳母王男就自投罗网,撞到刀口上来了!
事情是这样的:刘保惊病不安,到父亲刘祜的乳母王圣那里暂住。王圣是什么东西,王男是知道的。呆在这老女人身边,绝对的不安全!所以为安全起见,她给王圣提了个意见“您老人家住的是新房,太子不应久居。久居会犯了土禁,不如就先回去吧”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刘祜的乳母王圣就是刘保的半个奶奶。刘保的乳母王男则是半个母亲。这半个母亲要跟那半个奶奶抢太子,那就是找抽!于是,王圣就联合樊丰等一行人,浩浩荡荡跑去汉安帝刘祜那里告状!
具体告了什么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刘保奶娘王男、长期替刘保管伙食的邴吉,两人被拉出去砍了!家属被流放日南郡比景县。
砍完以后,樊丰负责观察刘保,看太子有没有啥心情变化?不观察不知道,樊丰竟发现刘保对自己奶娘的死愤愤不平,有点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架式!突然的,一股不祥的念头涌上樊丰的心头——太子长大了!
樊丰急忙去找阎皇后汇报最新情况。阎皇后听后咬咬牙,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就按自己原来的想法,一定要把刘保废了!纸是包不住火的,如不把他废掉,睡觉时都觉得头上悬着一把刀,这日子过得哪能踏实呀!
三十六计,废为上策。就这么干了!但要废掉刘保,还得刘祜这个当爹的点头同意才行。怎么让刘祜答应这事?这事有点悬。对于外人,你樊丰爱搞谁搞谁,反正都不是割自己身上的肉。可刘保毕竟是刘祜的亲生儿子,是心上的一块肉呀!所以必须好好研究研究,想出一招好计才行。至于想什么好计,那不是阎皇后的事了。她没那个智慧,就留给樊丰去折腾吧…
樊丰马上又回头找王圣。刘祜是王圣看着长大的。孩子心里有几根经,喂奶的娘心里是最清楚的。还有孩子爱听什么、爱吃什么、爱玩什么,她可是了如指掌的。且刘祜这些年来,之所以有惊无险地能渡过种种难关,王圣是出过力的。由此可见:这个看惯了后宫争斗的乳母,身上定有着绝世武功,让她来对付刘祜,没比她更合适的人选了!
还记得刘祜的父亲刘庆,当初也是太子,是怎么被废的吧?对手窦皇后说他脑袋有病,是个神经病,汉章帝刘炟竟就从了。然后下诏公开说刘庆是个神经病,没理政能力,把他废了,换上刘肇…
有这个经典案例做为学习教材,王圣女士就容易入手了。她跑到刘祜那里常说太子坏话。说什么没人知道,但我们可以猜:我一大把年纪了,养大了你,你还知道对我好。可现在你的太子竟不向着我,只向着那死去的乳母。你说这气不气人?再这样气人,我还能活吗?
就这样,经王圣这么一煸风,刘祜就来脾气了。叫嚣着要废太子刘保,给他点颜色瞧瞧!
刘祜不是喊喊过瘾的,经吃奶帮及身边一堆跑腿的不断鼓吹,他真要行动了。不过要废刘保,还得走一个程序,即开会讨论,汉朝诸公卿通过了才行。如皇帝一意孤行自作主张,后果会很严重。
开会就开吧,樊丰没意见,阎皇后也没意见,耿宝更没意见。刘祜既决定开会讨论,刘保被废应已是板上钉钉。理由很简单:杨震死后,后继无人,也不见什么高官出来喊冤闹事,一切平静得很。所以在他们看来,只要是皇帝首肯的事,汉朝那些拿来摆设的众卿,也会点头通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