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攻武陵郡,共有两条路。马援认为:应穿过壶头山,这条路很险,但很近,可减少粮食消耗;耿舒却认为:应走武陵郡充县,路是有点远,但好走且安全。
应该说,马援是前辈,可少壮派耿舒却完全不吃你这套。俩人争执不下,最好只有一个办法:各自分别向洛阳打报告,刘秀批准哪个,就按哪个的走…报告打上去后,刘秀很快回复。马援赢了,刘秀批准了他的路线。马援很得意,可他并不知道:自己已跳进了刘秀给他挖的一个巨大的坑!大军一头扎进壶头山,马援就发现自己已跳进了一可怕的陷阱!
马援在武陵郡临沅县大破蛮兵,斩获二千余人。接着,蛮兵们就改变战术,占据险要地势,据守不战。而壶头山里水流湍急,无论是战船还是粮船,都无法前进。更可怕的是:天气渐渐酷热,瘟疫横行,大批战士病死。更更可怕的是:63岁的马援也病倒了!
汉朝远征军就像一艘开到陆地的战船,欲进不行,欲退不能,被活活卡死在壶头山里!马援被部下安置在溪边的一个石洞里。洞里一片潮湿黑暗,他静静地躺着,目无寸光。就像一盏枯灯,仿佛一缕轻风即可捻灭…
山上的蛮兵,看到了山下的这一幕,他们都乐了,于是摇旗呐喊,冲下山来,向马援发起了攻击…虎落平阳被犬欺啊!一股从未有过的绝望像瘟疫一样,死死掐着马援的咽喉。他没想到平生跟蛮夷无数次较量,从没输过。可这次,史无前例地要输了!
可马援依旧没有放弃!每当听到蛮兵们的喊杀声,他都要叫人扶他起床,挣扎着爬到洞口观察敌情。战斗,以英雄的名义,只要有一息生气,就要战斗到底!看着马援那悲壮的英雄背影,左右侍卫们的眼泪都情不自禁的流了出来…
马援就要倒了,但不是所有人都为之忧愁。我们能看到:有一拨人正准备鸣炮前进,准备一脚把马援踩到底!
第一个跳出来要踩马援的人,正是副将耿舒!耿舒给哥哥耿弇写了一封信,大吐苦水。在耿舒看来,马援老了,思想也老了。如不是他刚愎自用,不听从自己的建议,远征军就不会被困在壶头山里。现在好了,你马援是快死了。可我、还有大汉的远征军,也要随你一起陪葬!
于是耿舒在信里数落了马援的二宗罪:1独断专行,听不进别人意见,导致计算失败,选错了进攻路线;2思想保守,当蛮兵集结时,没果断出击,反而像个西域小商贩似的,每到一步都要驻营,错失歼敌机会。最后耿舒又加上一条:当初我就预测,走壶头山可能会爆发瘟疫,事情果然不出我所料…
耿舒这封信,当然不是倒倒苦水就完了。大哥耿弇收到信后,他什么都明白,但什么都没说,只是把它转交给刘秀。很快的,刘秀就表态了。刘秀的意见的确叫人意外——发誓要追究马援的责任!
自刘秀造反以来,很少追究将领的责任。当年吴汉屠成都城,刘秀隔空大骂吴汉不义。可结果如何?吴汉还军后,赏赐甚厚,一点都没问责的意思。还有邓禹屡屡不听诏,对赤眉军屡屡战败,刘秀也没责怪的意思。相反,邓禹、吴汉位列功臣的第一、第二位!
刘秀要拿马援开刀,在他的政治生涯中,这是开天辟地的!有人可能就想不通了,刘秀向来不挺好说话的吗?这一次怎么下狠心,连个老将军都不放过?
事实上,刘秀这个动作,耿弇不觉得奇怪,估计邓禹也不会觉得奇怪。因他们都知道:刘秀虽好说话,但他做事也是有底线的。只可惜,马援已屡屡突破了刘秀的底线!
刘秀的底线是什么?就是诸将不要太过贪功。基于此理,只要稍有点政治头脑的人都能看出来:马援好功,刘秀迟早都是要收拾他的!
在此,我可很负责任的告诉诸位:这一次,刘秀是要动真格的了!
先想一下:纵观刘秀一生的军事生涯,他做出过极大错误的军事决策吗?没!相反,他置身战场之外,还能运筹帷幄,做出准确判断,成功指挥前线将领作战。这一点,相信邓禹和吴汉是深有体会的。
在一个没卫星定位、没电话电报的古老战场上,刘秀屡屡胜算,这实在是个天大的奇迹。这样的军事奇才,你不服都不行!不过现在问题来了:当马援和耿舒的报告打到洛阳后,刘秀这么一个军事天才,竟批准了马援的方案?难道刘秀就没看出:马援的方案存在着致命漏洞吗?
我认为:刘秀看到马援报告的时候,心里早就在阴笑了。纵横江湖n多年,他的决策从没失过手。但这一次,他要故意失手!为马援,也为刘秀自己!
在政治的博弈场中,刘秀要洗掉马援这张老牌。马援必须出局!不然,若干青年俊杰将无法出头!比如刘秀的大女婿梁松、还有刘秀的二女婿窦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