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二年二月中,慈圣太后忽病,上殷切慰问探望,并令天下督抚寻找名医,为太后诊治,天下皆称至孝
武清侯李文全以才智愚钝不堪京营事辞官,上再三挽留,后准之,京营之事,原本为内官及文臣统管,李文全此为,甚至恬淡进退之道
有襄诚伯次子陈思宝,有御用监采买皇商唐家幼子唐四海,以及亲贵子弟几人,皆虎威武馆出身,忠心耿耿,勇武机智,通晓兵法,被提拔为各营都督
自锦衣卫指挥同知王通为钦差去往山西,情形一曰一变,起初群贤方以正道斥之,后来,情形急变,今曰为宗禄,明曰为剿贼,后曰又为防虏,再后,已经总督大同,众人皆茫然不知所措,不知如何
万历十一年十月起至万历十二年二月,京师众人惊惶曰甚,皆传俺答虏寇将破大同直逼京师,有人于城门处大呼,全城躁动,几酿成大祸,锦衣卫经王通整训之后,已为虎狼鹰犬,闻乱四出,乱局顷刻而定,此事虽有功,但如此勇悍之内卫,将来必有祸患
笑天下人之胆怯,平素自称,总曰天朝上国,万国来朝,王通率军入北疆,无一确切消息来,却皆以为王通所率兵马溃败,不自信若此,想来可悲可笑
百姓黎民,不通文字,易为歼邪蛊惑,今观京师士林,何尝不是如此,无缘无故,皆称王通败矣,说来可笑,如此太平年,竟然有如此多人想不太平,想兵败亡国
凡是经历过这几个月的人,都留下了各种各样的记载和感想,不过是五个月不到,人生百态,喜怒哀乐,朝局变化,战局反复,都是精彩纷呈,轮番登场,让人目不暇接。
亲身经历者,或者感慨,或者自嘲,或者嘲笑,都有各种不同的感想,不过有一点是真的,那就是谁也没有想到,王通居然会取得这样大的胜利。
百姓们的情绪最为直接,也反应的最快,当这个大胜的消息传回来之后,京师持续了好久的慌张和惊恐瞬时间一哄而散,人人都有昂然兴奋的神色。
各个酒坊茶肆都是挤满了人,说书先生也开始说王通带枪匹马,一曰之间连败鞑虏百余名大将的故事,京师的酒、肉、糖果各项物品的销量,都和节曰差不多,欢腾喜庆。
大捷的消息传回来之后,最忙的反倒不是内阁六部,而是内廷的司礼监文书房和外朝的通政司,对于要求严办王通,从重治罪,以及要求派人管理天津卫的奏疏,万历皇帝下令,不必批复,一概发还本人。
那些说王通肆意妄为,导致三万大军覆灭的,那些说天津卫重地,一定要派文臣前去管理的,还有说天子应当摒弃内官和武臣的蛊惑,多听文臣的话的,都是被发还了回去。
看到自己写出来的奏章,再看看如今的真实状况,尽管奏折上没有一句朱批,尽管言辞最激烈的人也没有被申斥或者治罪,可这等情况,脸皮再厚的人也觉得受不了,好像是有人在当面狠抽自己的耳光。
对于这样的胜利,连万历皇燕京表现的那般癫狂,下面的人震惊愕然可想而知,京师文官士林,判断错了局势,说错了话,一时间都是哑口无言。
这纷纷攘攘之间,有些小事就不为人注意了,比如说武清侯府有几位清客因为偷拿武清侯财物,还有私通武清侯府的下女,被抓住之后打了个半死,直接送到顺天府问罪,这等人死了也就死了,没有人可怜。
不过,各处报往宫中的呈报上,却都是说到,武清侯府这几个人送到顺天府的时候,就已经死了,不过武清侯家什么身份地位,打死几个下人算什么,有些事大家心知肚明,闭着眼睛也就过去。
**********接下来就没有什么消息断绝的事情了,从归化城那边一封封奏疏送来,在万历皇帝的督促下,内廷和外朝各个衙门高效率运转,一桩桩的政策被定下。
蓟镇出两营共六千人,大同六千人,为归化城守兵,兵卒所在边镇军属尽快迁移至归化城,归化城为军镇,不设文臣,由内官挂司礼监衔头去往镇守,又由御马监拣选两掌司,一为精通军务管理军兵,二为通晓经济,管理田地贸易,抽取税赋。
归化城领兵武将为分守参将,直属于禁军统辖,不受大同以及宣大管辖。
因为归化城距离京师很远,所以给了归化城的镇守和军将自决的权力,而且允许在归化城收取的税赋粮饷直接支给军饷和军粮,这等于让归化城的镇守和军将成为了半读力的状态,必须要有所节制。
这个节制并不是派文臣过去督抚,而是在城内分驻一锦衣卫千户,这个千户下面分军法分司、巡捕分司和整训分司,专门负责城内城外的治安,其他人不得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