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提到过,量子理论本身并不复杂,也没有多少秘密可言,而量子理论在通信领域的应用早就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技术平静只有一个,即如何获取与保存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同态量子。
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有办法使量子理论变成现实。
根据战后公开的一些数据,美国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并不比共和国晚,投入也不比共和国少多少。获取同态量子的办法是建造超大型加速器,让微粒子在接近光速的情况下发生碰撞,由此产生质变,获得同态量子。难的是如何捕获与维持这些同态量子。根据共和国公布的相关资料,大约在2057年初,国家物理实验中心的科学家就找到了解决办法,并且通过三年多的努力,在2060年下半年将其变为现实,因此才在2062年研制出了量子通信设备与意识遥控系统。以两国在该领域的科研来看,美国取得突破的时间不会晚于20,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在2061年底到2062年初,美国的科学家也就能够制造出量子通信设备。正是如此,在2059年,共和国当局批准了针对51区的轰炸行动,并且让天军承担相关任务。经过大半年准备,2060年初,共和国天军以20多架空天战斗机为代价,炸毁了美国的51区,使美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的研究突然中断。虽然在报复性打击中,美国也炸毁了共和国国家物理实验中心的一部分,并且导致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环形加速器停止运行一年多,但是共和国已经在相关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因此当环形加速器这2061年底重新投入使用之后,共和国立即制造出了大批量子通信设备。
可想而知,如果没有这次轰炸行动,战局肯定会不一样。
尝到甜头之后,共和国天军对美国本土的战略轰炸就没有停止过,只不过在2063年之前,规模都非常有限。更重要的是,从2060年开始,随着空天战斗机大批量投入使用,加上在其他战场上需要大批战略轰炸机,特别是射程超过3000千米的远程巡航导弹在之前的战斗中消耗一空,共和国天军对美国本土的战略轰炸全部交给了空天战斗机,轰炸规模也因此缩小了许多。
正是如此,更受关注的反而是西南太平洋、欧亚大陆与中东地区。
在广袤的海洋战场上,特别是针对美国本土的方向上,战略打击的重任落到了海军身上。
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因为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所以天军很难在对美战略打击上取代海军。更重要的是,海军在共和国最高统帅部的影响力非常大,不但超过了天军,还超过了陆军。这也很好理解,裴承毅为了不让袁晨皓独揽大权,把华剑锋请了回来,就是要用林啸雷培养起来的海军力量平衡陆军的影响力,让共和国的战略决策大权掌握在元首的手中,而不是受总参谋长控制。
事实上,即便不考虑这些因素,在对美战略打击中,海军的地位仍然不可取代。
原因很简单,没有由海军控制的海运力量,其他军兵种的作战行动都无法展开。
从经济角度出发,海军也是更加理想的选择。
虽然在打击军事类战略目标的时候,天军的精确轰炸要比海军的全面炮击更有效,但是在对付城镇、军事基地、工业区、交通枢纽等大区域目标的时候,海军的作战效率却远远超过了天军。比如同样打击2000千米外的百万人口级大城市,海军消耗的炮弹总价值仅有天军消耗的炸弹总价值的十分之一,再算上战舰与轰炸机的耗费比等等,海军的作战效率相当于天军的二十倍。如果夺得了制海权与制空权,舰队安全有所保证,用效费比更高的火力舰取代战舰,作战效率还能提高好几倍。
可以说,这也是共和国高层支持让海军承担主要打击任务的根本原因。
不管怎么说,为了打赢这场战争,共和国已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胜利已经近在咫尺的情况下,不管是共和国的领导人,还是普通公民,都在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有没有必要为最后的胜利付出更大的代价,或者说能否以最小的代价取胜。
这种观点,在很多地方都得到了体现,比如在犹太人问题上向欧洲让步。
更重要的是,共和国在战略打击方面的经验并不丰富。
虽然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40多年间,共和国是世界上几个主要大国中参与与发动战争最多的一个,平均每10年打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每五年参加一次地区冲突,在相当于四代人的时间里,总共有上百万将士血洒疆场,但是与大国、强国交战的只有两次,即日本战争与印度战争。非常可惜的是,这两次大规模地区战争都没有太大的借鉴价值。日本太小,即便战略打击非常成功,也很难复制到美国身上。印度战争以地面作战为主,战略打击占的比例并不大,而且不是击败印度的主要因素。受此影响,大战期间,共和国才会在取得了海上优势的情况下,没有用封锁来瓦解澳大利亚与新西兰,而是通过持续一年多的战略轰炸把澳大利亚送回了石器时代。通过针对澳大利亚的战略轰炸,共和国海军与天军积累了大量经验,比如轰炸机的出动率,比如物资的调运与准备工作等等。问题是,澳大利亚实际上也是一个没有太大代表性的国家,主要轰炸区域的面积还不到200万平方千米,仅相当于半个欧洲,或者美国本土的四分之一。更重要的是,澳大利亚的防空力量非常薄弱,无法与美国本土相提并论。当然,从共和国本土出发,将物资运往西南太平洋与运往北大西洋的难度也截然不同。
没有足够的经验,共和国jūn_duì就得在实战中积累经验。
也就是说,战略打击不可能一蹴而就,即便订下了基本战略,到底该怎么打,还得由实战结果决定。
正是如此,共和国最高统帅部才让海军与天军一同上阵。
到这一步,即便裴承毅认为没有必要,也无法阻止战略打击,更不可能冒着与国内利益集团反目的危险来变更战略计划。要知道,战略打击在毁灭美国的同时,也保住了成千上万名共和国公民的饭碗。拿军火集团来说,就算早在2062年初,共和国当局就做出了战略转产的决定,即降低对军火工业的扶持,将国家生产力转移到与战后重建有关的产业,比如将坦克战车的产量降低两成,将工程车辆与民用车辆的产量提高五成。但是在战争没有结束的情况下,军火产业的生产能力仍然远远超过了实际需求。更要命的是,美国的溃退速度超过了预料,很多重要战场上的战斗都没有想像中的激烈,所以共和国囤积的军事物资要比想像的还要多,如果不能想办法消耗掉多余的军事物资,就会有成千上万的工人失业。
即便是非军火产业,也对战争有很大的渴望。拿生产工程器械的工厂来说,如果没有大规模的破坏,哪会有全面彻底的重建,而没有大规模的重建,也就没有必要生产足够多的工程设备,那么在战时扩大的产能将在战后迅速过剩。
这些,都是推动战略打击的动力。
当然,这也是人类自我毁灭的根本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