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宝山远啊。”那个书生长叹一声“想我当年还曾经离家出走,想着投奔革命党在他麾下浴血沙场,真要成了,我还不得冤死啊。”
“是哪一个写的吗?先生您指点一下啊。”
“喏,这里,底下签押的就是他的化名“山中客”,也就是咱们的第一任大总统乔夫在日本的化名。”
“啊?!”车夫们傻眼了,是有点远,此时乔夫还在南京钟山高卧呢,可谁敢去砸首任大总统的陵寝啊?
在革命党企图武力解决当时的六省自治政府的时候,要钱没钱,要枪没枪,乔夫、黄克敌等人花钱是专家,赚钱可不是行家啊。其实南京政府成立后,这个白手起家的政权立即陷入财政危机当中。时任总统府秘书长的胡展堂后来回忆说:“有一次,江苏督军程德全派专使来,说军饷奇缺,要求拨给二十万元。乔先生批示拨给二十万。但等我拿着批条到财政部时,库中仅存十洋。”据当时的实业部长张謇估算,要维持南京临时政府的正常运转,每年至少需银一亿两。乔夫在致章太炎信中说:“以前如无一千五百万元,即难以作战,而革命政府亦将陷于混乱。现因汉冶萍公司之五百万元借款业已成立,故又以招商局为担保,向我国邮船会社及英、德、美国等进交涉,拟再借款一千万元。此项借款,如在五日之内仍无实现之希望,则万事休矣;乔、黄即可能与六省缔结和议,将政权转让与吴。关于租借满洲,乔夫已表应允。日本为防止革命军瓦解,如能在汉冶萍公司五百万元借款之外再借与一千万元,则乔等与六省之和议即可中止,而乔夫或黄克敌即可赴日订立关于满洲之密约。如借款不能到手,则jūn_duì大有解散之虞。南京动摇,乔夫必遭变故。故我国如有决心断然实行满洲之事,即请在四日之内以电报示知,续借一千万元。如是,即可使其中止与吴宸轩之和议。
会谈的具体细节在这份电报中可窥一斑,乔夫的南京临时政府急需资金已经到了火烧眉毛的地步;当时革命党人想通过获得日本的支持与北方六省自治政府决一雌雄。事实上,乔夫回国之前,南北双方将和议与战备当成了首要任务,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乔夫当上临时大总统后,组织了六路jūn_duì北伐,他是想“以武力扫除北京势力”,“消除南北之异端,斩断他日内乱祸根,树立完全之共和政体”。但是苦于没有经费,北伐计划无从推进。这时,在北方六省的吴宸轩政权再次西征,把革命党预定的山西、陕西都给弄到手里了。双方的矛盾激化,乔夫再次想用战争解决问题,并于1月29日,召开军事会议,部署北伐事宜。与森格的会谈,就是在这个情势下进行的。但是,乔夫这桩卖国生意没有做成。原因竟然是日本陆军部的反对。陆军部的人认为,在中日、日俄两次战争中,满洲是日本人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的地方,理所当然地占有满洲,不需要用钱去“租”。没有经费,乔夫只能妥协,放弃了本来就是一场闹剧的北伐。其实革命党一直以来都未把东三省和蒙古地区视为中国领土,十八星旗的寓意就是关内十八省,明里是说汉人江山得以光复,满人退居关外。其实他们一直把日俄虎视眈眈的东三省视为鸡肋,不敢承担这块烫手的山芋。时不时的还打算用这块鸡肋换点实在的玩意,或许在他们心目里这根本就不叫卖国,要说卖也是卖的满洲人的国,不是大汉族的国。
乔夫在不少场合表示过可以租让满洲给日本,并非空穴来风。不过问题是,如何年看待乔夫卖国未遂。这涉及到历史观的问题,就是怎么看待历史、历史人物的问题,是政史分离地看,还是政史合一地看,是因人而事地看,还是因事而人地看,是脸谱化地看,还是复杂化地看,不同的史观会有不同的结果。
不过在全国上下同庆中国在家门口第一次获得一场战争的胜利的时候,当中国人面对曾经不可一世的小鬼子都可以俯视的时候,当神州百姓重新拾起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的时候,张南江把握时机,果断下手。凭借着这一手炒冷饭的功夫,居然炒出了一碗黯然饭,成功的把革命党放在了民意民情的枪口下,翻旧账翻出了新花样,连多年宦海沉浮的徐菊人、熊秉三、孟洛川这三老也不得不佩服小诸葛的高妙手段。不过这么神奇的手段对付革命党这只半死不活的癞皮狗确实大材小用了。其实这还不过是张南江为他整个东升计划做的一个垫场演出而已,接下来的事情才是让后世的史学家都不得不惊叹这位首辅大臣的国士无双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