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看到朱常浩带领这五省总兵,众多勤王军头目请求封赏,已经将其定义为逼宫,让自己下不来台的举动了。
一时间,京师的城墙下面,竟然冷场了,只有飕飕的朔风吹来,崇祯本来惨白的脸色,变成了青乌色。
周皇后一看这场面,赶紧低身一福,“皇上,你看这风这么大,你还是暂且回宫吧,关于封赏的事情,明天不是朝会吗,到时候陛下会让阁老和朝臣们给咱大明的勤王之师一个赏赐吧。”
朱常浩看了周皇后一眼,心里大是赞赏,在这个场合之下,皇后这是为皇上找台阶下啊,贤惠啊!
崇祯不是笨蛋,他也知道自己这会将事做的有些垃圾了,这样会寒了三军将士的心的。
想到这里,“众位将士,朕想过了,都是有功于社稷的壮士,请五皇叔下来记录造册,将这次勤王各支队伍的头目军长,明早早朝上进行封赏议定。”
“是,皇上,臣遵旨。”
说完,崇祯进城了,但各路勤王军还驻扎在城墙下面,朱常浩已经知道,粮食已经不多了,再说明天进行封赏,一旦被那些京官扯皮,不知道又要耽误多少天,自己从汉中带来的粮食不多了,但是再有三天,想必卢象升带领的白虎军就会抵达京师,那时候,京师城下面的二十万勤王军,也就有吃的了。
这还不算,朱常浩还打算通过这次勤王军,将里面的一些人进行收编呢,明天在朝会上,打算将皇上一军,要在太和殿提出,大肆收编这次苦逼的勤王军兵丁。
晚上,碉楼下面的中军帐里面,朱常浩在后面喝着茶水,前面宋献策和刘正正在登记造册这一次勤王军的各支队伍的头子。
一直到晚上子正时刻,造册才完成。
朱常浩又让文案师爷将这次的造册录了两份,以备待用。
卯时初,广渠门缓缓地打开,以朱常浩为首的总督,总兵,镇守,参将,副将,守备,游击,还有自愿出兵的一些布衣文人,差不多有百人,进入到了午门,太和门。
太和殿的走廊里,文武臣工泾渭分明,只是好多的阁老文臣们都不断朝朱常浩看来,毕竟那明黄色的八蟒袍是那样地刺眼。
卯正时刻,太和殿的殿门缓缓地朝外面推开,提督太监王承恩站在龙椅旁,“上殿!”
朱常浩作为勤王军的首脑,这一次自然是站在武将之首,就连兵部尚书申用懋都站在朱常浩的后面。
三呼万岁之后,崇祯开口说道,“众位爱卿,今天就这次勤王军的各位有功之士进行封赏,请内阁首辅成基命,何如宠诸臣工审核,兵部尚书申用懋等人商榷一下封赏事宜。”
崇祯这一番话,给了众位勤王军诸多官长一个希望,但是,朱常浩心里面还另有打算。
只见朱常浩跪下来,“禀皇上,这封赏何时能下来?还有,城外粮草马上就要告罄,急待兵部划拨粮食。否则引起兵变,到时候为祸京畿之地。最后就是,这次勤王军甚多,本王打算按照自愿原则,将一些兵卒进行整编,以飨社稷兵戎,望皇上恩准!”
朱常浩虽然很有礼貌地向崇祯请命,但那上奏的话语,简直就是咄咄逼人。
崇祯听了,竟然半晌没有说话,也没让朱常浩平身。
作为首辅大臣的成基命,看不下去了,立即站出来说道,“皇上,瑞王爷所说的第一个问题,老臣会同吏部,兵部,三天可以保证封赏下来。”
朱常浩面无表情地点点头。这会申用懋出来了,“禀皇上,兵部已无粮饷划拨啊,请皇上明察。”
朱常浩对于这个问题,只是不置可否的点点头。
现在就剩下第三个问题了,韩爌和申用懋对视了一眼之后,站出来,“禀皇上,对于瑞王爷收编勤王军,老朽认为可以,毕竟这收编是为了保境安民,否则缺少粮饷的兵丁,那会哗变的,到时候,那就是滔天大祸啊。”
韩爌说完,来宗道,周道登,李标,成基命,周延儒,温体仁主臣皆附议。
这下,崇祯傻眼了,怎么朕手底下的这些肱骨们向一个地方藩王说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