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设置: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极品皇叔 > 明亡原因二

明亡原因二

三、复辟新相权对臣权的完败——冒尖的大臣不是好大臣

在皇帝、群臣、民众三者共存的社会形态下,皇帝和群臣是天然的盟友,他们都属于统治阶级,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共同通过压榨民众实现其自身的利益诉求。但是随着王朝的发展,统治阶层由于奢侈和腐败,对民众的压榨会逐渐升级,当民众负担沉重到了几近革命的时候,皇帝为了王朝的延续会利用某位强势人物(一般是宰相)对以群臣为代表的既得利益集团进行打压,以减轻民众负担,缓解阶级矛盾。

封建王朝中后期的改革多半就是出于这样的目的,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宋朝的王安石变法和明朝的张居正改革。

说起张居正,他绝对是明朝历史上的一个另类。作为万历早期的内阁首辅。他得到了皇权(当时皇权的实际拥有者是李太后)、宦官集团(冯保)的全力支持,同时由于他过人的权谋和铁腕手段使他实际拥有的权力远远超过了历代的宰相,甚至可与摄政王比肩。身为万历小皇帝老师和半个父亲的张居正甚至毫不掩饰的说过“吾非相(宰相),乃摄(摄政王)也”。

张居正让久违的相权在明朝万历年间复活了!

张居正发起了轰轰烈烈的改革,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极大的触动了以群臣为代表的既得利益集团,明朝的阶级矛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张居正之所以能有这么大的手笔,不仅是由于他过人的权术技巧和铁腕性格,更是由于为他得到了皇权的全力支持。从这个意义上讲,张居正改革与其说是一场以财政改革为主的经济改革,倒不如说是一场新相权在皇权支持下对臣权的打压清算。

这种打压马上遭到了群臣集团的抵抗,双方的对抗终于在“夺情案”中发展到了白热化。

公元1577年,张居正父亲病故。按照明朝惯例,官员的父亲死了,官员应该离任回乡服丧三年,等到服丧期满后才可回任,但是这也不是绝对的,因为皇帝可以行使“夺情”权,强行留任该官员而不必让其服丧。群臣自然是赞同让张居正滚蛋回家服丧三年的,三年的时间不仅是喘息的机会,更是团结起来将张居正彻底清除出局的绝佳时机。而张居正自然是希望继续留任。双方的角力就此开始。

在双方角力的关键时刻,皇权选择了维护新相权,万历皇帝行使了“夺情”权。不出意料,万历的提案马上遭到了几乎所有大臣的反对。嘉靖朝的“大礼仪之争”再一次上演。皇帝提案——群臣集体上访——脱裤子打屁股——皇帝胜利。故事情节一模一样,只是人物不同罢了。夺情案终以万历和张居正的表面胜利终结。

但是皇权和相权的胜利并没有持续多久。公元1582年张居正的病故成了明朝皇权臣权之争的另一个重要节点。张居正死后,新相权由于缺乏新的领jūn_rén物而迅速瓦解,臣权马上抓住时机展开了反扑。张居正被彻底清算,险被开棺戮尸,家产遭到抄没,长子惨死狱中,政治上定性为奸臣,改革人亡政息。皇臣之争又回到了张居正出现之前的局面。万历皇帝从此开始了二十七年不问政事的废物皇帝生涯。

以往学者在研究这段历史时,对万历清算张居正一事多从“青春期少年对父亲的叛逆”等心理学角度进行解释。我认为这种解释是十分肤浅的,因为当时的万历只有18岁,还受到李太后的节制,李太后虽然不能左右政局的发展,但她至少能遏制住小万历朱翊钧的疯狂举动。十分耐人寻味的是,李太后对万历的疯狂举动选择了默许,全然不顾她和张居正的交情。如果小万历的举动是“青春期叛逆”,难道李太后的打酱油是“更年期综合症”?

合理的解释只有一种,那就是新相权衰败瓦解后,皇权(主要是李太后)失去了最强大的盟友,没有足够的能力对抗臣权。在经过反复权衡后,皇权选择了向臣权妥协,认同了群臣对张居正的报复行动。

张居正之死终结了新相权的复辟,群臣集团对张居正的疯狂报复也封杀了新张居正出现的可能,因为不会再有人冒着身败名裂祸及子孙的风险去触动群臣集团了。世间再无张居正,相权的复辟已无可能。

四、强势臣权最后的狂欢夜——崇祯的死局

继皇权和新相权的惨败之后,臣权失去了最后的制约力量。国家机器完全掌握在了群臣手中,成为了他们攫取个人利益的工具,缺乏制约的臣权对民众的压榨一步步升级,社会逐步走到了崩溃的边缘,整个大明王朝就像一个大柴火堆,只要一点火星就能燃起熊熊烈火。

另一方面,臣权内部由于利益的争斗分化出了众多的小集团。这些小集团常常以一些芝麻绿豆大的小事为发力点党同伐异大肆打压对手,吵来吵去。明朝朱翊钧、朱常洛时期的“廷击”“红丸”“移宫”三大案就是最好的写照。而天启皇帝朱由校时期的阉党和东林党之争则将明朝的党争推到了最高峰。大臣的利益前途不是看德行和政绩而是看是不是在党争之中站对了队伍。这些毫无意义的党争耗尽了大明王朝最后的元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终极潜龙静州往事通关基地明末英雄苍南火虎我的龙与虎不可能那么可爱蒸汽战记笑傲长生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