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忠义堂,张煌言坐在正位看着眼前青年,说道:“你来这里有什么事?”
陈永华拱手向张煌言说道:“张侍郎见谅,陈近南是后进生的化名。学生真实姓名叫陈永华,乃是招讨大将军郑明严旗下的参军。”
郑成功原是尊奉隆武帝,隆武挂了后,就遥奉永历帝,一直是不承认鲁监国正统地位的。
张煌言却是尊奉鲁监国的,隆鲁政权的正统之争让张煌言对郑成功一向不怎么待见的。
张煌言听到来的这个人竟然是郑成功的手下,顿时有些不悦地说道:“郑成功派你来是做什么的?”
陈永华抬起头看着张煌言说道:“久闻张侍郎素怀驱驰鞑虏,匡扶大明之大志。”
“是又怎么样,不是又怎样?”
“如果是的,学生恳请张先生适黔粤之拥戴,是用归藩。”
“休想,忠臣不事二君,我是绝对不会改门换闾的!”
陈永华面色庄重地喝到:“大敌当前,而同姓之争,岂能成中兴之业。难道先生的忠义只是为个人,不为大明大业着想一下。大明毁灭,先生又如何能实行匡扶大明之志愿!”
张煌言有些狡辩地说道:“那桂王为什么不放弃正统之争,归附鲁监国呢?”
陈永华正声说道:“其他各省地方政权都承认和支持永厉帝,我主延平郡王拥兵十七万,大小战舰上千艘。大西军拥兵二十一万,广东惠国公拥兵五万。敢问鲁监国拥兵多少?”
听到陈永华将侍奉永历帝的将军兵马人数报了出来,张煌言吞吞吐吐不知道该怎样回答。“这,这是因为……”
尊奉鲁监国的张名振、王朝先只有兵马两千人,宁波府四明山寨的王翊、王江、冯京第等义师也只有**百人。
满打满算都不足五千兵马,所以才会被清军一败再败,最后只能苟全在舟山。
陈永华看着张煌言严厉地喝道:“国当大变,凡为高皇帝子孙,皆当同心戮力,共图兴复。今永厉既正大统,自难改易;鲁监国此时兵微将寡,上不能拯民于水火之中,下不能自保以据疆土;有何能力平定天下,中兴大明。学生劝先生当为大明江山弃小义而奉大义。还是说学生看错先生了,先生将自己忠义的名声看的比大明百年基业,天下黎明百姓更重要!”
张煌言听到脸色发青地大声说道:“你胡说,我一片丹心碧血可照日月。又岂会贪图一点名声。”
陈永华看到张煌言已经有些松动了,忙说道:“恳请张侍郎改奉永历为尊,跟我主招讨大将军公谋大业!想必张侍郎也听说了,我主现在出兵十二万正在攻打江浙。学生想请张侍郎起兵响应我主,只要江浙一下,匡扶大明之大业指日可待!”
张煌言此时内心一阵挣扎,他不是笨蛋,知道鲁监国的实力是没可能实现反清复明。
反倒是永历帝现在有着实力最强劲的三镇支持,而且大西军和郑家军都在北伐,复明的形式大好。
按说自己为了自己的心愿是该改奉鲁监国,但多年读的圣贤书让张煌言实在是无法做出背主的事。
看到张煌言还在犹豫,陈永华躬身拱手说道:“机不可失,时不待人!张大人,为大明百年基业,请你改奉永厉帝,响应我主!”
张煌言叹了一口气,终于下定决心。
他说道:“为了能驱驰鞑虏、匡扶大明,我张玄著又何惜一点名声!”
陈永华听到张煌言已经表明会侍奉永厉帝了,大喜地说道:“天下百姓必称赞张侍郎高义!”
张煌言看着陈永华说道:“我手下只有五六百人,你想我怎样响应你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