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造就了赵爸胆小怕事而又传统善良的性格。后来实在待不下去了,赵爸也就逃到了新疆,一开始给别人打土坯,后来因为他的吃苦能干不偷奸耍滑,被朋友介绍到水泥厂工作,然后80年代初期回家探亲,经人介绍和赵妈成亲,成亲后赵妈也来到了新疆和赵爸一起打拼。
不过赵爸因为是那种很传统老实的固性思维,所以一直都是干的苦力活,到小涵穿回来之前赵爸都快60岁了,还在村里给别人拔钉子。
虽然别人都喜欢找赵爸给干活,但当地因为经济发展过快,人们的思想变的一切向钱看,认为实诚老实就是无能的代名词,所以赵爸却并没有得到别人的尊重。想到这儿,看到坐在那儿歇息的赵爸,小涵感到特别的愧疚。
“爸爸,今生女儿不会让你再活在别人的白眼下,女儿一定会让你过好日子的”小涵在心中暗下决心。
而且,现在自己回来了,一定要协调好爸爸妈妈的关系,小涵在心中想。因为赵妈的过份聪明,而赵爸和赵妈一比却是有点笨,所以赵爸赵妈年轻的时候夫妻关系并不是很好,赵妈看不惯赵爸凡事认为自己矮别人一头的做事方式,以及很多事情上的反应迟钝,所以经常会争吵。两个人之所以能走到一起,并不是因为爱情,赵爸那时候常年在外,加上家庭成份不好,所以一直没找到合适的,赵妈因为聪明能干,在农村也很难找到般配的,后来年龄渐大后,就接受了表舅舅的安排,和赵爸相亲,觉得赵爸毕竟出去工作多年,见识应强于一般的农村人,所以就应允了。婚后却发现,俩人的智商差了却不是一星半点,赵妈是顶级聪明的,赵爸只能算是智商一般的,试想这样的两个人又怎么能协调了?
所以小涵一直坚持认为,两个人结婚,别的不说,智商一定不要相差太大,要不然实在是辛苦。
第一卷 第四章 在新疆的第一个春节见识巨形饺子
转眼小涵回来半月了,时间到了1987年的春节,小涵这半个月的表现让赵爸赵妈甚是欣慰,这还是小涵控制着不敢多表现涅,每天帮忙照看弟弟,主动帮忙打扫卫生,主动去喂小鸡,都会给小鸡控制食量了,再也不像以前一样,要不撑死要不饿死。
有一天赵爸上班没回家,赵妈去帮人接生,小涵竟然还会踩在凳子上爆锅下面条等赵爸赵妈回家吃饭了,还是独臂完成的。可把两口子惊坏了。回到家把小涵拽过来检查了一遍见没什么损伤,叮嘱了半天以后注意安全不拉不拉才做罢。不过也有一种我家有女初长成的欣喜。
赵爸赵妈的这份在意,可是让小涵鸡冻了半天,好久没这个待遇了。
这是小涵回来后在新疆过的第一个春节,说实话,小涵对新疆的春节是怎么样子的都有点印象模糊了,不过好象不咋热闹。
小涵一家现在住在水泥厂的汉人宿舍区,整个宿舍区大约有十几户人家,可以说天南地北的哪个区域都有,象这十几户人家就包括了山东、甘肃、山西、陕西、四川、云南、广西、河北、辽宁等地的,听口音更是南腔北调。
前世小涵因为跟着甘肃人学说话拉长调没少被赵妈揍,赵妈是坚决教导小涵跟一个河北老乡学说普通话,所以小涵的普通话一直是不错的,加上小涵的声音自小就甜糯好听,所以后来回老家上学,每逢节日上台演讲,小涵绝对是不二人选。
年三十一早赵爸就把门上贴上对联,窗上贴上窗花,窗花是赵妈自己剪的,造型精致漂亮,贴在窗上为屋子增色不少。
这个年代还没有个人安电话的,所以赵爸赵妈都是提前给老家的亲戚写了封信算是拜年了。
赵妈早早就炒了瓜子花生加上买的糖果放在桌上,等小孩子来拜年时分发。小涵是抽空就偷偷去抓块糖吃,因为现在的糖块可比十几年后的糖块好吃多了,由其新疆特产的高梁饴,可以拽老长老长的都不断,可好吃了,那可是小涵的最爱。现在可得过过瘾,要不以后可没这么好吃了。赵妈怕对牙不好,限制小涵每天只能吃两块,小涵馋了这么多年了,怎么忍得住?
而且这种高梁饴糖也就过年赵妈会买,平常吃的都是新疆特产的一种方糖,这种方糖是用白糖压制而成,每块都是大约3x3的正方体,然后每块的尖角相对相粘,8块粘成一根棍棍,每天赵妈都会给小涵和弟弟掰一块当零食吃,可什么东西总吃也会腻不是?
小涵又在偷吃一块高梁饴时被赵妈发现了,赵妈看见小涵那宛若成人般纠结的表情,不气反被逗笑了。揪着她的小爪子打了一下说:“我还夸小涵懂事了呢,快去洗手,不准再偷吃了。”
“好的好的,妈妈,我一会帮你擀饺子皮。”小涵狗腿的笑着掐媚的说。
“哟,把你能奈的,还擀饺子皮呢,别到时候下了一锅饺子汤出来。”
“妈妈,你不能歧视小孩,我动手能力挺强的,我都学会了,保证干好”
小涵记得自己前世是在四岁学会擀饺子皮的,这次提前几个月也没什么,必竟又不是真的是三岁的孩子,要是事事怕露马脚不敢表现,那重生又有什么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