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小刚迈着轻快的步伐走进父母屋里,想到他刚才那用力嗅着香气的馋嘴样,黎小暖就叹了一口气。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这黎爹那是久病门前无亲戚呀。
黎小暖走进厨房,将原本打算用来做早饭的那锅稀饭重新烧开。她看了看案板上的一小篓子鸡蛋,咬咬牙打了两个下去。她想:以后,她肯定不会让家里的人挨饿。不就是鸡蛋嘛,只怕到时候家里人都不稀罕了呢。
将鸡蛋均匀的打开,黎小暖就将案板上切好的野菜洒进锅内。待粥翻滚两三次后,才停了火。她趁热放了少许盐拌匀,才找个干净的木盆将粥盛上来。
虽说寒食节已过,但这个时代,即便是在南方地区,早晚仍然有些寒凉。黎小暖步出厨房,看着有些灰暗的天空,觉得今日会有雨。她紧了紧身上的薄棉衣,感激棉花在很早以前,就已经传入了中国。
才走到父母房门口,小刚便托着空碗筷出来。他见到黎小暖,就将碗筷伸给她看。黎小暖见两大碗粥都被吃了个精光,觉得很安慰。至少父母不那么矫情,相处起来也容易些。
她接过小刚手里的托盘,对他说:“我做好早饭了,待会你吃完,就盛些给小阳送去。算了,我那里还有些私房,你拿给小阳,让他在街上买些吃的给里正他们。”
小刚点头应下,快速的吃着粥,一点也不觉得黎小暖这么煮,浪费了给爹娘补身体的鸡蛋。他才十一岁,平时话不多,看起来憨憨的。也只有家里的人才知道,那温厚的外表下,埋着一颗七窍玲珑的心。
在小刚吃粥期间,黎小暖回房,从床脚下掏出一个小布包。那里面是前身攒了十年的私房,一两三钱二十二文。黎小暖直接拿出那最大串的一千文,想了想,把那三钱的小银角也拿上。她随手从枕头边拿过一个破旧的荷包装上。
将那荷包递给小刚,黎小暖细细交代他:“你让小阳给里正两人买些肉和点心作为答谢礼。再请他们去面馆吃面,切一斤卤肉。剩下的钱,先把欠郎中的诊费付了。若还有多的,抓些药回来给爹。”
小刚接过钱袋,竖着耳朵认真听,生怕错过了什么。待黎小暖说完,他就重复一遍,确认无误后,才咧开嘴笑了。黎小暖被这笑暖化,摸着他头说:“买两块豆腐回来,我们今晚做鲫鱼豆腐汤喝。”
小刚笑得更开心了,他将钱袋仔细放好。用力跳了几跳,确定钱袋不会被甩掉,才一阵风似的跑了。黎小暖好笑的望着他的背影,有些无奈。抬头看了看天空,暗怪自己忘记让他带蓑衣去了。
好在,这里离府衙不远,就在城门边上。走一刻钟上了官道,再往前三百多米,便能进城了。黎小暖走进厨房,装了碗粥喝。剩下的扣在大竹罩下,便收拾起厨房来。
将洗好的碗筷放到柜子里后,黎小暖便将那十几个鸡蛋放进案台下边的罐子里。这是周二婶给的。案板上还有一斤红糖,一大包红枣。是村长让芳芳拿来的。黎小暖将它们都收进柜子上边的罐子里。
除此之外,还有李书华拿来的两尾大鲫鱼,隔壁周婆婆给的两斤小黄米,好心的乡亲们给的菜干、毛薯等等。黎小暖都一一将它们分类放好。她在心里发誓,定会百倍报答那些雪中送炭的人家。
收拾好厨房,黎小暖就烧上一大锅水。想着若是那兄弟俩不幸淋了雨,回来立刻就能洗上热水澡。她见厨房的事情忙完了,就打算将家里都收拾一遍。可惜,这个家穷得根本不用收拾。她便去堂屋后的杂物房看粮食。
这些日子,家里人一直都在喝米粥,还是很稀的那一种。想来,家里的米不够吃了吧。现在,秧苗还没到插的时候,离收获还得三四个月。若是断了粮,一家人就只能吃野菜饿肚子了。
果然,杂物房里,就只剩下一百斤左右的谷子。家里五口人,小阳兄弟俩正是最能吃的时候。若是让家里人顿顿吃干饭,吃饱饭,这一百斤谷子半个多月就能被吃完。至于那三十几斤黄豆,直接被黎小暖忽视了。
从杂物房出来,黎小暖悄悄进父母屋里看了看,发现两人睡得正甜。看样子应该是卸下心中的大石,精神得到了松懈。这十几天来,先是黎小暖落水重病。接着,各种不堪的流言四处飞窜。身为父母,两人肯定心焦得很。
黎小暖轻轻带上父母屋的房门,搬了张凳子在屋檐坐下,思考以后的人生。这日子要怎么继续下去,才能帮父母养好身体,才能将两个弟弟的未来规划好。在黎小暖看来,这一切都取决于钱。
只是,该怎么挣到钱呢?
目前这个家外债不少,根本拿不出做生意的本钱。至于小说上说的什么买菜谱之类的,对于黎小暖来说很不靠谱。因为,她做菜的手艺平常,会做的种类很少。而且,家里马上就要断粮了,这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