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辅大人,这年号既然定下来了,我们总该去乾清宫看看太子了吧!”在一侧等得有些不耐烦的杨涟忙道。
“不急,”方从哲摆摆手,“现在只说定了一项,还有更重要的呢。”
“首辅大人,您还有什么事呀?”他的眉头再次拧了起来。
“有,”方从哲道,“这两位先帝的庙号还未定呢,你叫后世如何称呼他们?”
“依本官之见,万历帝的谥号可以称为‘恭’,”一旁的刘一景想了想道,“至于泰昌帝嘛,可称为光宗。”
“不妥,不妥,”方从哲立即摇摇头,“这谥法云,‘恭’是一个恶谥,这受后世责难的君主才可称‘恭’啊!”
“在下却认为,刘阁老的提议很有见解,”杨涟轻哼一声道,“东晋有一个恭帝,南宋也有一个恭帝,当时国家的光景,那都是苦不堪言。万历一共四十八年,前半段励精图治,堪称盛世,可自打张居正死后,却每况愈下,皇帝不临朝竟达三十余年,台阁重臣有任职多年而不知皇帝长什么样的,矿、监两税流毒天下,民不聊生,加之边备松懈,竟使建州女真努尔哈赤部坐大,到了建立后金称帝的地步,成了我大明的心腹大患。在下认为,谥万历皇帝一个‘恭’字,已经是很客气的了!”
“杨涟啊杨涟,你可真够大胆的,这种话,你也敢说!”方从哲眉头一蹙,抬手指了指身旁的刘一景,“我看刘阁老也不会同意你的观点的!”
“古人云,为尊者慧,本官确实不敢过分褒贬万历帝的做为,”刘一景道,“谥法中,‘恭’字可做既过能改解,万历帝在临终前,亲下口谕,废矿税,免民困,可以说是一位能改过的明君。他虽宠爱郑贵妃,也曾一度动过废长立幼的想法,要把大位传给福王,但终究还是没有破坏祖制,而且,还维护了皇长子泰昌帝的太子地位,这不都是可为‘恭’的事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