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翎七连忙大步走到陆子龙面前,行了一个礼,大声道:“学童凌翎七见过院长!”
陆子龙惊讶地道:“快请起!对了,凌先生,这就是你儿子,我听说他只有八岁,怎的看起来却像是十三四岁少年一般大?”
的确,陆子龙很疑惑,任何人看到一个八岁孩童身高超过1.5米,自然会感到无比惊讶。
凌陵发又苦笑道:“让陆院长见笑了。我这孩儿从小就食量大,一个人顶三个成年人饭量,所以他是与普通的孩童有些不一样。但是小七学习也是非常用功的,这次我带他来,就是希望他能够进入书院学习。当然,我知道文山书院向来是认人不认钱,如果学童资质不佳,就算是交再多学费也是不能进学的。所以,就请陆院长按规定考校我儿吧,若是他不能通过,我便送他去县学。”
陆子龙拿起桌子上的一本书,然后道:“不错,我文山书院虽然创办只有十五年,但是在绍兴府也是出了名的。先父曾说,凡入我文山书院之学童,须经过三道考核,有文有武,若是不能达到,资质平庸者,概不录入。这是我文山书院十几年来的规矩,我也不能破例呀!”
凌陵发点了点头道:“好,就请陆院长按规矩办吧!”
文山书院的名气的确够大,不但因为他是陆放翁创办的,而且文山书院还是一间文武兼修的书院,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童成材率高,有的成为了军中将官,很多考上举人进士,甚至状元也出了2个。
地方官学有州(府军监)学和县学两级。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开始诏诸州、府立学;学者二百人以上,允许设置县学。崇宁元年(1102年)要求所有州、县一律置学。崇宁三年确定“增县学弟子员,大县五十人,中县四十人,小县三十人。”各学教官称教授,州学二人,县学一人。
宋朝的学校教学内容主要是经义和诗赋。在学校管理方面也有改进,主要是设置主管地方教育的行政长官。这就是各路提举学事司,掌一路州县学校,每年前往各州县巡视一次,考查教师之优劣及学生的勤惰,全国各学一律采用“三舍法”,由县学生选考升入州学,州学生可贡入太学。这其实和后世也差不多,相当于小学升中学,中学升大学。
宋朝提倡大兴地方学校,以县学为主,这是官办学校,当然民办书院也很多,当时官办学校,本为国家培育人材,而且贫家子弟,以上学为最佳之出路,所以大多数贫民子弟都会选择县学,因为学费很少。就像是后来的义务教育。
而书院就不同了,它类似于后世的贵族学校,学费高得吓人,一般人家的孩童是上不起的。当然文山书院不一样,它是陆放翁为培养更多国家栋梁之才而创办的,除了陆家自己掏钱维持,还有很多官商赞助,特别是那些从书院走出去的学子,都会赞助母校。所以文山书院的学费跟县学也差不多,但是要进入文山书院,也是非常不容易,每一名学童要经过三道考核,合格者才可以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