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朱高熙眼光是温情脉脉。他伸手,搂了福娘在怀中。这时候,虽然还在孝期里,夫妻二人只是纯纯的神上的恋爱法。
不过,这等温情,也是人歇息时,心灵最好的港弯啊。
当然,夫妻二人谈话,歪楼歪远了。
尔后,在夫妻二人都是松开了对方后。朱高熙才是笑道:“南征的事情,这朝堂上是提了。其实,二弟、三弟也应该是看出来了父皇的倾向。所以,他们应该想挣得功劳,在父皇面前好好表现。”
“三弟也许想有功劳,得了更好的藩地。”
“至于二弟,我觉得他应该是在找法子表现自己。他应该非常不甘心。”朱高熙说这话时,也是有些戚戚然。
朱高熙自然清楚着。
他的二弟朱高应该真不甘心的。毕竟,他的二弟对于东宫的储君之位,一直是视为囊中之物的。
当然,前题是扳倒了他这位兄长。
朱高熙的本事,自认为是不高的。所以,朱高熙的性格就是够稳重,当然,也可以说够保守。这些年来。
朱高熙行事,就是踏踏实实。
这样的朱高熙功劳是没多少的。不过,苦劳还是有的。
当然,这样的坏处,就是不够显现了来的才干。但是,也有好处,那就是不容易让人抓住了小辫子。也不容易招来了大大的麻烦。
若有小问题,凭着朱高熙的身份容易解决的。
于是,朱高熙这些年来,那就是表现出来了一个守成之君的性格。开拓,他没份儿,守一份家业还是可以的。
第229章
南征。
自然是因为南边不太平了。
当然,这也不算什么大事。毕竟,对于庞大的大周朝而言,南边的事情在朝堂上的重臣们眼中就是次要问题。
真正的大事儿,应该是正国本,立太子。
是的。
最近的朝堂上刮起了一阵立太子的风潮。这风到底从哪儿起来,如今有门道的人都知道。这风啊,是从言官那头刮起来的。
当然,出头的人更简单,是一位永和二年新登科的进士。
至于这位进士背后有谁?
嗯。人人都清楚。
这位进士是徐氏一族的女婿。这背后自然就是徐皇后的家族。是皇帝的岳父家。要说,这中间没永和帝的意思,朝臣是不信的。
燕京、皇宫。
御书房内。
永和帝正在批奏章,至于他的御案前面,是立了三位皇子。朱高熙、朱高、朱高孜三兄弟,皆在这儿立着,似乎在等待了永和帝的一声吩咐。
事实上是永和帝把儿子们晾那儿,一直没给了一个准话儿。
过了多久?
许是许久吧。
永和帝批完了奏章后,才是搁了笔。
这时候,永和帝端了御案上的茶盏,小小的饮了一口,再度搁回了茶盏后。永和帝说道:“高、高孜,你们兄弟二人都有意南征?”
“回父皇,儿臣自请南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