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火并
《郑伯克段于鄢》是《春秋》中的名篇。主要讲述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郑庄公同其胞弟共叔段之间为了夺国君君权位而进行的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郑庄公设计并故意纵容其弟共叔段与其母武姜,其弟骄纵,于是欲夺国君之位,庄公便以此讨伐共叔段。庄公怨其母偏心,将母亲迁于颖地。后来自己也后悔了,又有颖考叔规劝,mǔ_zǐ又重归于好。
王士珍的意思就是让对手犯错,然后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将对手铲除了。袁世凯也是饱读诗书之辈,自然明白王士珍说的是什么。他对这样的回答很是满意,便老神在在的地道:“那一切就交给聘卿了。”
现在在北京城里面的,最要就是三大势力。其中最强的,当然是以袁世凯为首,下面有着龙虎狗和一大票干将的北洋军。最弱的则是董福祥的甘军,本来董福祥带进北京城的jūn_duì就只有一万出头。甘军士兵虽然军纪败坏,但是骁勇敢战之处并不在北洋军之下,每次战斗都是伤亡惨重,所以现在就只剩下了七八千。而在北洋军和甘军之外,还有一股名为宗社党的势力。
宗社党嘛,自然就是跟满清皇室有关了。虽然还没有正式挂出这个牌子,但是那些主和派的大臣,还有很多的满清青年贵胄都加入其中,搅和了在一起。这些人以清皇室贵族分子良弼、毓朗、溥伟、载涛、载泽、铁良等为骨干,很是敌视甚至是仇视在北京城中拥有着最强军事力量的袁世凯。有好些个人在背后给那位袁宫保取了了“活曹操”的外号,他们对袁世凯的态度,光是从这个外号里面就可见一斑。
就像是王士珍和袁世凯所估计的那样,这些人现在就像是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的急得团团转。满人到了现在这个地步,还能在名义上统治着这数百万平方公里的老大帝国,靠的就是大义的名分和慈禧过人的手腕。
现在民族主义的浪潮正在涌起,大义的名分被“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打击得摇摇欲坠,早就糊弄不了天下人了。他们唯一的指望就是垂帘天下数十载的老太后,靠着威望和政治手腕,还能让各地的督抚们老实地雌伏。可是,现在慈禧太后死掉了。紧接着,连光绪皇帝也死掉了。
这样一来...........谁tmd还会理他们这群落水狗啊!便是董福祥,在听说了太后皇帝双双毙命的事情之后,也是立刻就紧闭了军营,摆出了一副我不是好惹的别来打我的模样。
所以,良弼等人就不得不考虑一个问题:接下来,他们该怎么办?等着活曹操将他们一点一点的排挤出这个国家的决策层吗?
我们知道,任何反动势力都是不甘于就此退出历史的舞台的。就算是一只鸡,在被杀的时候也要“咕咕咕”地叫上几声的。良弼等人虽然是满人,怎么的也比猴子要强上许多的。如果刨除了满汉之别,单就个人能力来说,作为宗社党中坚人物的良弼还是很不错的,当个团长什么的是绰绰有余。
只是,现在他们想要干的是夺中国最高权利的行为。这种事情的操作难度系数太大,根本就不是良弼这种没在基层干过的人所能玩的转的。从他们开始密谋,到他们串联的过程,以及最后的发动,其实全部都在王士珍的监视之中。更为致命的,是他们中出了一个叛徒。嗯,是真的出了一个叛徒。
那人虽然身为满清王爷,但是向来跟袁世凯搅在一起。在大清这艘破船风雨飘摇就要下沉的时候,改换门庭,换个大腿去抱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那良弼等人何曾想到自己谢谢人里面会有这样的人呢?他们还满心悲愤地先要守住先王的基业,可是上层之人勾心斗角,下层众人倒是不乏热血之辈,却不得所用。像他们这样的,失败才是正常的,要是成功了才会让人惊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