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5月18日,成都。</p>
清廷及以后的北洋政府一直将工农革命军蔑称为“兀匪”,这个是大家都知道的。可为什么会有这个称呼,却是一个让人争论的话题。最早的共同社以及日后的中华科社党不是抖,没有那种古怪兴趣去考证一个对自己jūn_duì的蔑称是如何来的。而当初作为敌人的清廷和北洋官吏,要么阵亡要么正法要么劳改,剩下的也不想提或者不敢提这个话题,还有就是确实不了解。因此后世众说纷纭,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p>
1共同社jūn_duì的08式钢盔正面看起来像个“兀”字。(08式钢盔类似帝国暴风军头盔去掉面具和呼吸器后的样子。看着《星球大战》脑补吧……)</p>
2有人不同意以上说法,因为出现“兀匪”这个称呼时,08式钢盔还只存在于实验室,并没有列装部队,当时的主流是06式钢盔(原时空美军1),这个头盔正面看起来更像个“几”字。事实上,清廷最初确实是称为“几匪”的,但由于某些人写了错别字或太潦草,被误读为“兀匪”,后面就以讹传讹了。</p>
3工农革命军的头盔光滑呈亮,看起来像个大光头,秃头古称“兀”,“兀匪”由此得名。</p>
4与第三种类似,但说的不是头盔,而是革命军官兵自己。他们为了平时生活方便,以及受伤后救护,很多都剃成一个大光头,就算那些不是光头的,头发长度也很少超过5毫米。比如革命军第一副总司令罗西同志,就常年顶着个大光头示人。一大群光头佬组成的武装,不是“兀匪”是什么?</p>
不过,对于现在的四川总督陈夔龙来说,这些问题并不重要。因为“兀匪”马上要打到成都了,整个四川已经大半陷落。</p>
陈总督现在已经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了,他一边转圈一边咆哮着:“反了!反了!文德嗣这家伙真的反了!我早就说过他不是好东西,却没人相信,看看,看看……他就是兀匪的大头目!锡良赵老三这两个睁眼瞎!你们养了个大反贼啊!老夫被你们坑死了!”</p>
今天早上6点正,内江威远隆昌资中等七县同时被文德嗣手下的四川民团接管了,随后易帜,通电起义。整个过程平淡如水,四川民团是在百姓欢天喜地的围观中接管县城的,就连县衙里的官吏衙役们也跑出衙门来迎接。</p>
你问有没有大清忠臣?哦,还是有的,不过还没等到民团入城,他们身边的上司同僚们就变脸了,这些“忠臣”们都被绑起来,丢进大牢里数虱子去了。</p>
四川民团通电,表明了自己身份,宣布即日起,正式恢复中华科社党领导下的工农革命军身份,四川民团及星科集团的保安团等武装力量全部改称为“工农革命军第二方面军”,原武昌支部所属部队列入“工农革命军第一方面军”。同时,文德嗣也以自己名义通电,表明自己的真实身份:中华科社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华科社党军事委员会主席,工农革命军总司令。</p>
武昌方面随即通电,证实了文德嗣的身份,并预祝文德嗣主席和总部的同志们顺利解放四川。</p>
于此同时,早就控制了川东各县的革命军彻底翻脸了,县城内的官吏们全部被扣押,随后就是易帜起义一整套流程。因为这些地方都被彻底渗透了,所以起义都很和平,一枪不放就搞定了,完全就是个形式。</p>
夔州府顺庆府等几个府城州城虽然不算完全和平,但也没什么功夫。7点一到,原本城里那些卖菜的农民卖鱼的渔夫轿夫马夫车夫力工商人新式学生等各色打扮的人就翻脸了,他们马上抽出藏在身边的武器,就开始进攻衙门和城门。试图抵抗的人发现,大门怎么也关不上,随后他们很快就被身边的同僚击毙,或者解除武装。随后,大群兀匪冲入城里……</p>
还有就是在成渝铁路沿线驻扎的民团,也在6点同时发动起义,他们冲进了周围毫无防备的城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控制了衙门。</p>
7点,重庆府知府官静召集属下开会,此时各地起义的消息还没传来。在会上官静突然发难,大群士兵冲进会场,控制了府城的主要官吏。随即,官静宣布易帜,响应文德嗣主席的起义行动。</p>
8点,川东川中的重庆府夔州府顺庆府绥定府保宁府顺庆府潼川府嘉定府忠州酉阳州绵州资州太平厅石砫厅等共八府四州两厅,已经全数解放。随即,革命军在控制这些地方之后,立即就向周边的清廷控制区攻击前进。</p>
9点,自流井(自贡)富顺被革命军攻克,9点30分,简州(简阳)落城。</p>
到了11点,革命军的3个团已经兵逼成都。12点,革命军在叙州府发出通电,宣布叙州泸州解放。</p>
星科集团在四川经营了这么久,各地都被渗透得差不多了,到处都是带路党,好些地方连一把手都是星科的人。因此一朝起兵,局势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仅仅一个上午,川中各地就大半变色了。十几个州府,几十个县的城头,大清龙旗落地扑街,镰刀锤子红旗冉冉升起。</p>
科社党的速度实在太快了,而且他们在成都的内线,在第一时间就切断了成都和外界连通的电报线路,等到成都的陈夔龙收到文德嗣和星科造反的消息,已经过了中午。而这个时候,革命军的三个步兵团已经到了成都南郊,正和第十七镇对峙着。</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