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辆装满补给的大车已经先行出发,这种四轮车是根据山道多的情况特别设计的,车身较窄,负重也减轻不少,车轮与承轴连接被加固,同时还多携了不少的配件,也有工匠随行,可以随时修补。
两个司加上总部人员开始分批次出发,每三人一排形成了长长的纵队,弓手们把长枪或是鸟铳扛在肩膀上,刀牌手们少量的铁甲被放在车上,他们反而成了走的最轻松的一群。
骑兵旗队和各局的少量塘马被汇集在一起,组成了一个临时的骑兵中队,他们受朱大勇的指挥,这个人是朵儿的副手之一,也是来自蓟镇的夜不收,老成厚重,对骑兵战法很熟悉,他受命组成骑兵队伍,在队伍前方进行哨探。
骑兵的具装现在也是最好的,每人都穿着有棉甲,每人都有骑枪,投枪,弓箭,还有刀牌,骨朵,短斧,飞刀,因为人少,都是挑选的最佳的好手,他们每日也在不停的练习马上厮杀和哨探的技巧,军官都是夜不收出身,把这些骑兵训练的很好,几乎都是合格的夜不收人选了。
纵队是按旗队展开,每个旗队长身边都有一个旗手打着队旗,每个旗队间都有一定的间距展开。
有一些鸳鸯战兵小队走在队伍两侧,他们具装刀牌警备,提防不应该出现的偷袭。
塘马在队伍之间来回奔驰,传递命令。
局总旗和司总旗招展,最后是张瀚的巡检旗。
张瀚在辎重队之后,他要看看辎重的表现。相对于弓手来说,张瀚更重视山地马车的表现如何。
“这些车做的不错,东学,你回去后可以奖赏相关的工匠了。”
马车技术向来是和裕升最重视的核心工艺,马车组的成员比火器和军器的人都要多,最好手艺的工匠也在马车组,可能对别人来说难以想象,但对张瀚来说这样的决定再自然不过……没有这些大车,他的jūn_duì就是缺了轮子的车马,很难纵横驰骋。
李东学道:“现在技术上是合格了,工匠方面大人也是最重视,拨款也多,可现在制约马车和相关武器生产的还是人手不足,有很多机部件都要手工打制,耗工耗时,并且因为各个工匠的打制时的标准不同,零部件有很多不能兼容……”
张瀚看着前方一辆拉着整车零部件的马车,若有所思的道:“带这么多维修配件,主要也是因为零配件不标准吧?”
李东学点头道:“大人说的是了,就是如此。”
“工厂应该做标准化管理了。”张瀚道:“现在规模扩大,以前王德榜他们就那几个人,一个师傅带出来的,打出来的东西和标准化差不了多少。一个老手看几眼,打出来的几乎就是标准件。现在人手多了,确实应该把这事重视起来。东学,你回去后把所有的工具都标号,每个工匠都用制式化的统一工具,另外选出优秀零部件
(本章未完,请翻页),然后按标准打造,标准不同的就算打的好也算不合格,再就是分组,比如有人做转向轴很拿手,就拿这人当标准和匠头,选一组称手的全部打制转向轴,按件计酬,大师傅带徒弟,带成功一个就给相关的重赏,使他们不要藏私,不要再弄什么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那套……具体的我还没有想全,东学你要自己多想想,这事上要帮我分忧。”
“是,东主。”李东学情不自禁的用了旧日称呼,他道:“拉丝机应该快成事了,我看他们一群人天天鬼鬼祟祟的,还有那伙匠人都在试着东主说的水车击锤,还有轧辊机,冲床,钻床,只要东主果真买来样品,我觉得仿制也不是什么难事。”
张瀚已经派人往澳门去,澳门主持火器买卖业务的是并不是葡萄牙殖民者,而是当时势力很庞大的耶苏会,这个教士组织成立的时间才一百多年,但发展的极快,势力庞大,潜藏着可怖的实力,在亚洲他们也是以传教为第一,并不是一味的想要殖民和获得财富,参加这个组织的有野心勃勃的宗教狂人,也有一些通晓科学技术的专门人才,明末清初的一些著名的传教士都是这个组织的成员。
这个组织最著名的事就是帮助明朝购买了大量的重型火炮,也就是红夷大炮,同时提供了不少技师帮明朝铸炮,在登州,巡抚孙元化因为是徐光启的门徒,对西洋兵器和练兵之法都很有兴趣,在登州孙元化不仅用西洋技师铸炮,还雇佣了大量的欧洲教官和雇佣兵,这些人多半死在后来的登州之乱里,明王朝在军事上的一次可能的革新尝试就这样被中止了。
张瀚相信自己派人到澳门能买到一些机床,虽然这些机床也很原始,可毕竟是早期工业化的产物,它们有机械之美,完全不同于纯粹的手工制品……虽然车床也是手工制成。
张瀚沉思着道:“还可以做很多事,要注意后备的培养……”
李东学道:“大人放心,那边的拨款向来是重中之重,银子充足,还有大舅老爷帮着技术上的事情,我想真的不必太过担心。”
张瀚闻言笑道:“我大舅最近在忙乎什么?”
李东学也笑道:“最近在忙着仿制钟表的事,已经仿出来不少个,但没有一个走的准的,把大舅老爷气了个半死。”
张瀚道:“这不是急的事……钟表业在泰西那边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咱们向来没有涉及到这一块,所以不是着急就能做好,叫他稍安勿燥,弄清原理,慢慢一步步的精心打制,总有成功的一天。”
其实这个时候就是欧洲也是以钟为主,只是慢慢小型化,不象以前都是一人多高的大钟,现在已经有较小的座钟,到几十年后,就有很精致的小型座钟直到怀表的出现,常进有虽然很高杆,但相比人家几百年的历史还是差着很多……但张瀚相信他一定能够成功,甚至会走在欧洲人前头。中国这边不缺能工巧匠,苏州那边已经有人能仿制座钟,望远镜也有人仿制出来,这东西毕竟不是真正难以理解的高科技,差距只是理念和执行上中西方选择了不同的道路,既然眼前有正确的东西可以学习,学会是迟早的事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