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吧,高中招生先不急着扩大,初中则可以将学制延长到3年,这样老师可以讲得更细,水平的要求就没那么高了,然后在此基础上扩大招生直至普及,将义务教育阶段延长到九年。而技校招生的要求则要将小学毕业提高到初中毕业与之相适应,呵呵,技校的老师倒是应该可以减轻一些负担了,十五六岁有初中文化的少年学技能的速度可比小学刚毕业的毛孩子快得多了......”,李晖心中很快有了定计,不过高中并非绝对不扩招,毕竟在初中招生人数飞速增加的背景下,如果高中招生人数还只有那么多的话,那初中升高中的竞争就实在是太激烈了......
但即便教育部宣布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的高中招生数量将至少以20%的高速增长,未来中考过关难度的进一步增大还是无法避免,虽然那些新增的考生在小学阶段大多成绩不佳,但小学阶段的成绩却是最不能说明问题的,特别是对男孩来说,哪怕其中只有两三成的争气,未来五年里中考的难度就会有增无减。尤其是中国现在这种教育模式考察的首先是用功,其次才是智力,只要勤奋用功,人与人的差距其实真没那么大......
“在五年时间内,将初中入学率提升到应届小学毕业生总数的80%以上、高中、中专和中等师范的招生比例提升到25%以上、大专、高等师范的招生比例提升到15%以上,大学本科录取率提升到5%以上......”,这是华夏共和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最前面的一段话,而更加凸显了中央政府决心的,则是继续维持教师“稀缺职业”的定位,而且还许诺就算将来取消了,之前的特别津贴也将持续发放,直到退休,生效时间从考进师范的那一天算起,这无疑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报考师范的积极性。
在日益充足的师资支持下,华夏的初中教育迅速普及才有了实现的可能,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再次出现了跟其他部门争抢人才的问题,不过李晖现在已经完全想明白了,现在已经没有了足够分量的外部威胁,国内也算得上是风调雨顺,此时还不优先发展教育,那还要等到什么时候?而且以此为借口将经济增长的目标定低一点,对于还是头一次推行这种全国性经济发展计划的华夏共和国政府来说,也可以减轻不少压力。
事实上,李晖制定的各项目标已经不只是“务实”了,如果没有优先发展教育这个理由作为遮羞布,根本就没法拿出去见人,有了计划之后的增长率居然还不如没计划的时候,那这计划是要来干吗的?
不过李晖还记得历史上指标定得太高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又担心目标太高不能实现后对中央政府的威信会造成较大的打击,因此最终只是稍作改动。但即便是这一极度保守的五年计划,也还是令西方列强惊掉了一地眼球......
“什么?工业总产值五年增加70%?那年增长率岂不是要接近12%了?”,老张伯伦知道后顿时倒抽了一口凉气,这样的数字对西方人来说,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虽说张伯伦改革初期也一度有过不下10%的工业增长,但那实际上只是因为一些“过剩”产能重新开工了而已,这样的高速增长到第二年就露出了颓势,第三年开始更是跌回到了5%以内,之后由于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的本质不变,就算引入计划经济体制,也只能减轻经济危机的杀伤力、减小经济危机的频率,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而且经济危机的持续时间还会大大延长。)和战争的影响,到现在平均下来也就4%出头而已,这还是将殖民地也算进去的结果,本土连3%都未必有。与之相比,华夏共和国政府制定的经济增长目标实在是有些高得离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