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就连海军要塞的保护也不能让港内的德国海军官兵获得多少安全感,英国皇家海军本土舰队只要不怕损失,是完全有能力顶着要塞炮的攻击将港内德国海军主力全歼的,原因很简单,这些要塞还是较老的设计,针对的是以直瞄炮击为主的前无畏舰,顶部防御相当薄弱,而主要进行远程炮击的无畏舰恰恰是它们的克星。
英国皇家海军来到德国家门口耀武扬威的目的显而易见,德国政府如果一意孤行的话,就得付出沿海地区全被打烂的惨重代价。就算德国是大陆国家,沿海地带也同样是经济发达地区,不是轻易就能下决心放弃的。何况就算真的下了那样的决心,德国也还是没有多大的胜算,因为光是英国一家,德国都没有必胜的把握,这并不仅仅因为英国的地理位置和他们的海军优势。
现在的英德两国的实力对比跟历史上一战之前可不一样,由于“张伯伦改革”的显著成果,以及乙未战争中惨遭失败的刺激,这个时空英国去工业化的进程大大延缓,甚至某些时间段还出现了逆转,与之相反,德国工业却因为中国的突然崛起而一度受到了严重冲击,发展速度明显减慢。1905年的经济数据表明,英国即使只算本土,工业总产值也比德国高了接近15%,与历史上一战前期正好相反,而如果将殖民地也算上,差距更是超过了25%(英国几个主要殖民地的工业获得了比历史同期更多的投资,以保证即便海路被中国海军切断也不至于很快就丧失抵抗能力。),再加上广阔殖民地带来的资源和炮灰优势,德国拼国力是绝对没有胜算的。
身为欧洲最成功的墙头草,意大利政府比德国更早地看出了这一点,没等德国人作出反应,他们就率先宣布退出三国同盟,加入以英国为首的“2+2”协约。意大利的背信弃义给了德国政府沉重的一击,却从英国那里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在英国政府的支持下,意大利大胆地对奥斯曼帝国宣战,目标是夺取地中海对岸的的黎波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被迫应战的奥斯曼帝国很快被意大利jūn_duì打得节节败退,暴露出自己的腐朽程度更甚于沙俄的虚弱实质,再加上意土战争的直接牵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不得不遗憾地放弃了对俄开战的打算。
意大利加入协约国组织不但直接威胁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同样与之相邻的昔日盟友奥匈帝国也因此后院不稳,不敢再投入太多兵力对外扩张。这样一来,对俄开战就没那么大的把握了,这时英国政府暗示可以默许他们吞并塞尔维亚,这已经足以填饱奥匈帝国大大缩小了的胃口,于是奥匈帝国的老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果断下令中止了已经快要完成的战争动员,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听到这个好消息后终于稍稍地松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