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说的是不正常的借款,我们也可以这样跟洋人谈条件,用主权来抵押可以,但是必须在到期后我方无力还款的情况下才能生效,而只要您肯放手让我来负责此事,一定稳赚不赔,那自然就不必真的出卖主权了啊!”,李晖却仍不死心地继续劝道。
“他们哪管老夫是否真的出卖,只要有个由头,就可以让老夫难以交代了......”,李鸿章却有些无奈地叹道,而他不知道的是,正是自己这种畏首畏尾的态度,让李晖对体制内的改良路线更加不抱希望,因而更早地开始了造反的准备......
随着系统科技的逐渐研发完成,李晖发现系统产品的门类其实相当齐全,只要是军事上用得到的、并且相关科技已经研究完成,它都可以生产,包括jūn_rén维生所需的食品、衣物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建设生产这些必需品的企业所需的各种设备和物资。
因此,理论上仅靠系统就可以满足一个庞大人群的基本需要,当然生活质量会受些影响,不过这在短时间内算不上是什么大的问题。
而且这意味着李晖选择根据地的时候不必非得找个拥有煤铁复合体的地区,选择面一下子就大了许多,本来因为煤铁资源丰富而被他初定为根据地首选的东北在李晖心中的价值大减,至少根据地是肯定不会选择这里了,原因很简单,东北缺乏系统所难以提供的一样最重要资源——人口......
1894年的时候,东北全境的人口都加起来还不足600万,而且其中超过一半是满清的统治阶级——旗人。虽然关外的旗人日子远不如关内的好过,只要李晖有足够的力量,让他们臣服也不是不可能,但那也只是听话不造反而已,指望他们跟着李晖反清,那还是很不现实的。
而就算是那两百多万东北汉人,由于来到东北后不缺土地,日子普遍较“闯关东”之前大有好转,同样缺乏造反的动力,虽然李晖也不是没办法将他们动员起来,但所花的代价必然会大幅提高。
如果必须要有东北的资源才能保证武器弹药的供应,那么就算代价再大,李晖也没有别的选择,但既然现在没了这个必要,李晖又何必非要选这儿自找苦吃呢?
系统如果要说有什么大的缺陷,一是没法解决李晖对于人力的需要,虽然有生化兵可用,但那高昂的招募费用与“军饷”却大大限制了他们的人数规模,因此李晖的根据地必须有足够的人口,当然地盘也不能太大,因为李晖一开始没有足够的干部;二是系统虽然很好很强大,但却只收真金白银,因此根据地最好要有大的金银矿出产(抢掠收入是一次性的,而贸易在起兵初期会受到很大限制。)。这两点结合起来一看,在如今的中国,再找不到比胶东半岛的平度—掖县—招远三角区域更加适合的地区了......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这次起-点515粉丝节的作家荣耀堂和作品总选举,希望都能支持一把。另外粉丝节还有些红包礼包的,领一领,把订阅继续下去!】xh.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