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p>
陈锐必须写好这份学术论文,仔细思考、思量,逐字逐句的斟酌语句中是否有错漏。</p>
陈锐在这份学术论文中书写的每一个论点都有足够、充分的实物证据来映证。</p>
陈锐不缺实物证据。</p>
这是一份非常可靠、可信,能够让国际学术界普遍认同的学术论文。</p>
当然,这份学术论文肯定有置疑的,在学术界从不缺少在鸡蛋里挑骨头的人。</p>
陈锐的这篇学术论文只要能够得到国际学术界的普遍认同就足以了。</p>
陈锐写这份学术论文用了半个多月,其间,不断删减、增添,仔细思量、斟酌。</p>
陈锐将这份学术论文向《世界史杂志》邮寄出去。</p>
《世界史杂志》是由美国世界史协会主办的,该期刊初创于1990年,杂志问世后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可。</p>
在全世界是一份非常影响力的历史期刊。</p>
---</p>
《世界史杂志》特约评审,燕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博士后导师刘震和收到一份来自国外的历史学术论文稿件。</p>
刘震和坐在办公桌前,泡了一壶茶。</p>
茶香四溢。</p>
刘震和拆开邮件,取出里面的稿件。</p>
稿件挺厚的。</p>
厚厚的上百页纸,每张纸上插了多张清晰的图片。</p>
投稿者比较用心,细致。</p>
刘震和首先看了一下投稿人的名字。陈锐。</p>
很陌生的一个名字,国内搞历史研究比较知名的没有这号人。</p>
刘震和紧接看了一下论文的标题。</p>
‘考证夏代的存在,夏代已跨入文明的门槛以及夏代谱系的考究。’</p>
看到这个标题。刘震和顿时精神一震,来了兴趣。</p>
他曾经也参与‘夏商周断代工程’,是200多位专家学者其中一位。</p>
可惜,由于中国历代典籍中有关夏代的文献资料、信息记载得非常有限,模糊不清,在国内发现的夏代城址遗迹以及器物非常少。</p>
因此,‘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关于夏代那一部分定论。没有得到国际学术界普遍的认可。</p>
国际学术界认为中国的文明从商代开始,只有3500年。</p>
刘震和包括国内的历史学家、学者都愤愤不平。</p>
因为。通过有限的关于夏代的文献资料、记载以及考古发现,他们非常确定夏代的存在,而且夏代已经跨入了文明的门槛。</p>
就是拿不出更多的实物证据来证明这些,以至于中国的文明白白短了400年。</p>
国内很多的历史学家、学者都为此非常憋屈。</p>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史记》包括有《夏本纪》、《殷本纪》。</p>
以司马迁《史记》为中心的古史体系来看,商史、夏史是信史。</p>
学者王国维曾对甲骨文进行过释读,他证明了甲骨文中确实存在“殷”字,并且将甲骨文中的先公先王与《史记》中对商王朝世系的记载相比较,得出司马迁的记载基本一致的结论。</p>
证明了司马迁的《史记》书中记载的《殷本纪》的真实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