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宣战
“我现在想到的不是德国在海上造成的财産损失,尽管损失惨重,而是对大批平民生命肆无忌惮的屠杀”
“这是针对所有国家的战争。美国船只被击沉,美国公民葬身海底,消息传来令人震惊。但其它中立或友好国家的船只和人员在海上遭到相同的厄运,没有什麽差别。这是对整个人类的挑战。”
“我建议国会宣布,德意志帝国最近的行动事实上已是对美国政府和人民发动了战争;美国正式接受已强加于它的交战国地位;美国将立即行动,不仅使国家处于完全的防御状态,而且将竭尽全力,使用一切手段迫使德国政府屈服,结束战争。”
“美国有幸得以用她的鲜血和力量捍卫那些原则,正是它们给予她生命和快乐,给予她一向珍视的和平。上帝保佑她,她别无选择。”
1917年4月2日,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感到国会,发表战争咨文,并要求国会通过对德战争议案。
这两个月来伍德罗威尔逊一直在犹豫美国是否参加欧洲的战争,不久前的齐默尔曼事件终于让这位一向以“和平民主”著称的美国总统不得不痛下决心,
伍德罗威尔逊的提案自然得到了国会绝大多数的支持,尽管仍然存在一些反战呼声,但很快就被压制下去了。
局势发展到今天,无论是从经济上被协约国绑架,还是社会舆论上,丑化德国人形象的宣传册子广为流传,所有的舆论都倾向于协约国。
齐默尔曼事件只是个导火线,给了美国人一个很好的理由,不用找西班牙伤心的“缅因号”那种拙劣的借口,除了参战,美国已经别无选择了。
战争的宣传是有效的。单单是乔治克里尔领导的新闻公报委员会就出版了数百万股东战争的宣传小册子,他们给美国百姓灌输同一教训:爱好和平的民主力量正在抵抗战争狂的统治。
不仅如此,这个操蛋的组织还招募了超过75万名“四分钟工作者”在剧场、俱乐部和教堂做了足足750次演讲,介绍德国人的凶残,敦促人们购买自由公债。
斯坦福的教授写这些小册子上用煽动的语气写到:“”德国士兵将抢劫和纵火,勒索大量的金钱,处死任何不合作的人,他们大声狂笑,把教士和牧师扔进猪圈这不是时下传闻,一切恐怖的细节都是德队在比利时和法国人干过的。”
谎言重复一千次就成了真理。何况这些部分事实经过了艺术加工后更有煽动性呢?
美国人对德国人一直没有好印象,或许他们不想参与到欧洲的战争去,但被人长期有意识地灌输这种思想后,心里的天枰早就倾斜了。只不过等着一个爆发的契机罢了。
伍德罗威尔逊的宣战点燃了人们心中积蓄的“怒火”了。在这方面他确实是个杰出的演讲家,耍耍嘴皮子就让成千上万的美国士兵嗷嗷地走上战场。
新的征兵法在1917年和1918年获得通过,并取得超过2400万人登记,300万人入伍(其中有180万志愿者)的结果,就连反对战争的人也被强制从事战争的后勤工作。
动员让一切都动员起来工厂,学校,商店,农场,从城市到乡村,从东部到西部,从商人到农民,各行各业都被动员起来加入这场史无前例的战争中。
随着伍德罗威尔逊的一声令下,美国这部强大的战争机器终于开动了,它发出隆隆的怒吼,让世界为之色变
英国人笑了,法国人笑了,这两个难兄难弟活得太辛苦了,无论是法国的北方工业还是英国的海上运输力量都受到了德国人的摧残。
至于在战争中死去的青壮年,他们已经不愿意去计算了,在动则百万人厮杀的西线战场上,一个士兵的生存周期不超过24小时就知道那是何等的惨烈了。
还好,在几乎卖掉了最后一条裤衩后,他们终于把美国人拖下水了,他们终于听到了大洋彼岸的传来的激动人心的消息——美国人对德宣战了
至于俄国人,鉴于他们在这次战争中的糟糕表现,北极熊外强中干的面目显露无疑,德国人用半只手就挡住了所谓的“欧洲宪兵”的进攻。
兴登堡和鲁道夫两人珠联璧合,指挥第八集团军在战争一开始就把轻率冒进的北极熊一个天大的教训,在“坦能堡战役”中全军覆灭的“萨姆索诺夫军团”更成了俄国人不愿提起的噩梦。
在经历了痛苦的两年后,就算听到美国人“进场了”,本来是挺高兴的一件事,可惜他们已经没有力气笑得出来了。
(同时他们也是唯一一个没有战争红利的国家,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后来才变本加厉地讨回来?)
早在2月份的时候,曾经不可一世的沙皇尼古拉二世宣布逊位,罗曼诺夫王朝结束了它在俄国的统治,留下了一个烂摊子给新上台的俄国临时政府。
嗯,这是个大杂烩式的临时政府,里面乱成一团糟,牛鬼蛇神充斥其中,根本没什么战斗力。而且在圣彼得堡还有一个苏维埃政权呢
总之,在这场游戏中俄国人算是废了。在美国人没松口之前,精明的德国人把工人党大头目列宁秘密送回了俄国,并且逼导师签订了让他背负一生骂名的苛刻的《布列斯特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