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p>
事实上,不论是曹毓英、恭王,还是懿贵妃,都没有能完全看对关卓凡。只有白氏,在他从英军司令部逃返的那一回,曾经隐隐感到过他身上多了一种沛然莫能御之的气势。可是每当他离开家门,这种气势就会被刻意的遮掩,好像钢刀隐藏了闪闪锋刃,猛兽收起了利爪尖牙。</p>
在他心中,有既定的宗旨,坚不可摧,百转不替。无论他怎样低眉顺首,逢场作戏,赤子之心都没有分毫改变。</p>
对于他来说,圆明园的烈火,从未熄灭。</p>
你弄坏了我的东西,我要你赔。你欠下的血债,就用血来偿还。</p>
金钱,权势,美sè,都不能拖慢他的脚步;世俗的法则,千金的承诺,亦都可以被他弃若敝履。他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大,太艰难,绝不肯为任何东西所束缚。</p>
他从未变成“恭王的人”,也不会变成“懿贵妃的人”。</p>
他一直都是自己的人。</p>
现在历史即将走到岔路口,关卓凡确信,自己有能力决定未来的走势。</p>
向左,还是向右。</p>
两宫同尊,恭亲王当国十余年,虽不能说没有作为,也曾有过所谓的“同治中兴”,但国势始终没有根本的起sè,被列强愈抛愈远,却是不争的事实。因此他对肃顺,始终抱有一分希望,他要看看,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p>
史书上记载的肃顺,跋扈,狂妄,刻薄,是个权臣加jiān臣一类的人物。这些都不假,但肃顺的另一面,却被有意无意的忽略掉了,毕竟,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p>
关卓凡可以确定的是:肃顺除了是个权臣jiān臣之外,还是个能臣!他做事干脆利落,雷厉风行,对内整肃朝纪,悍然杀掉牵涉进科场舞弊案的大学士柏葰,手段虽然过分,但科场一时风清弊绝,不能不说是他的功劳。对外全力支持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等一干汉臣,这也是清廷在与太平天国的争斗中,能够扭转局面的重要原因。</p>
然而不管千好万好,都为肃顺自己“闭关锁国”的一句话所打消。这样看来,若是由肃顺这一班人来当国,只能更加不堪。</p>
对于自己何时该介入历史,何时该逆转历史,关卓凡自己有着最深刻的考虑和筹划。</p>
介入历史,好比在历史这辆大车上,找一个好位置,多乘上一个人。这是顺势而为,省时省力,也不会对这辆车的走势产生根本的影响。同时自己作为一个先知般的穿越人物,永远可以知晓这辆车的下一站是在哪里。</p>
逆转历史,则是要做那一个挡车的螳臂,不仅要付出最大的努力,还要冒着随时被历史车轮碾得粉碎的危险。更大的问题在于,一旦成功地改变了这辆车的方向,那么自己最大的优势也就随之丧失——再也没人知道,这辆车的下一站会在哪里。</p>
为了肃顺这样做,不值当。</p>
肃中堂,对不住了,关卓凡心想,你只好还是做回那个权臣,jiān臣。</p>
而我,则要做那个擎天保驾,旋转乾坤的功臣。</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