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大河被儿子气的哭笑不得,走到院子门口的时候,下意识回头望去。
院子还是他住了几十年的院子,爹娘兄长也没变样子,但他就是有种直觉,家里有些地方不同了,而他又不惧怕这种变化,甚至隐约有种欣喜…
林大河走后没两日,就又赶了两辆马车来,这一次拉走了满满两车的白米。
其中两袋子给了顾家,顾家感念“种稻的老农”去寻外地的侄儿养老,多添了几两银子,凑了个三十两的整数。
董氏欢喜之极,奖赏了老头子一包藏了许久的好烟叶。
林老爷子嘴上不说什么,心里其实很得意自己想出这样的好借口,不但卖了米,还顺利把莫须有的“种稻老友”送走了,以后不必再撒谎了。
要知道一个谎言,总要用一百个谎言来圆,他到底是坦荡了一辈子,还不屑于做个满嘴谎言的小人,即便这谎言对旁人都没有什么伤害。
其余白米则被乔装改扮的林大河,假做南边来的米商都卖去了临县酒楼。
本来价格也没那么高,但林大河不怕费力,直接在酒楼蒸米饭,不必说立刻征服了酒楼的掌柜,以高于市价一倍的价格全都买了下来。
林大河踩着夏末微凉的夜色回来了,家里小子们都被撵去睡觉,倒是娇娇被老爷子抱在怀里,听着长辈们说起卖米的经过。
她对自家三叔简直佩服的五体投地,这就是在大越,若是在现代,怎么也是个成功的大区销售经理啊。
无论如何,林家这番折腾,手里就多了一百多两银子。作为全家的大管家,董氏乐得合不拢嘴,一宿都没太合眼睛。
第二日喊孙女帮忙列了单子,就带着两个儿媳进城去置办聘礼了。
林家同王家是儿女亲家,虽然董氏不喜王燕这个儿媳,但儿子总没有错,而且两家相处这么多年,私下里小摩擦免不得,大面儿上总是没有什么差错。
如今要置办聘礼,要买布料,自然还要去关照王家的生意。
王记布庄开在北茅县城商街之上,这日天气晴好,出来走动的人多,铺子里也算热闹。
董氏带了冯氏和刘氏进了门,立刻就被伙计认了出来,于是赶紧迎上前,招呼道,“林大娘,您这怎么来了?我们掌柜出门办事去了啊!”
这伙计正是那日林仁说起的赵三,董氏喜他憨厚本分,就笑着同他闲话儿几句,“三儿,你娘的病好一些了吗?马上要进秋了,等山上的野梨熟了,我让家里小子们摘一些,到时候捎给你,让你娘熬了水喝,听说对咳疾很管用呢。”
“谢谢大娘…”赵三常在铺子里,迎来送往,自然分得出董氏这话是真心,于是感激的连连道谢。
董氏瞧着铺子里客人散了散,这才说道,“三儿,我家保哥儿要定亲了,我来看看,有没有合适的料子买两匹做聘礼。你给大娘出出主意,要时新的,不怕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