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老家的侄孙子杨骁,老夫人就好笑,那小子,眼睛多利,才四岁多那感觉多敏锐。
就知道抱大腿。
只要那小子不作死,以后肯定有出息。
自家的三小子不搭上这个顺风车,那得多傻。
“嗯,骁弟肯定要去。不去,谁也拦不住,那小子能哭的咱家日夜不得安宁。”这不杨骁现在就巴着姐姐,自己搬着小凳子坐在杨清的边边上。
大眼睛眨巴眨巴的,什么也比懂的样子,其实把周围的长辈的神情都看的清清的。
小子心里明白的很。
二房的江氏望了眼老夫人,又望望杨清,那欲言又止的模样,都瞧的真真的。
杨清没有说话,还是老夫人了解二太太,开口问,“老二家的,你有什么话直说,别一直在那欲言又止。”
二太太听老夫人说完,脸上扬起笑容,“母亲,这不,我想问问大侄女,能带我家文永一起去宣平城吗?那孩子与三侄子年纪相当,读书都快读傻,我也想让他出去走走。能跟着王爷与大侄女学个眉高眼低的也行。”
此话一出,大太太诧异的望向妯娌,还主动让亲儿子去边关,多傻啊?
边关多危险啊?刀剑无眼,什么时候出个事,哭都没有地方哭。
老二家的犯什么蠢啊。
江氏的话是对着老夫人说,但却面向杨清,眼巴巴的望着。
就等杨清的回答。
“二婶,边关可比不了京城,又苦又累。时常有小型的战争,我怕到时候没法子面面俱到能照顾到。”
说实在的她是不愿意带,生怕堂弟到时候出事,自己怎么向二叔二婶交代。
可惜,二太太不为所动,依然坚持,摇摆着头说,“不碍事,你二弟不是个好动的,不会乱跑,我会交代他……”
“那二婶还瘦问问二弟,如果他自愿,我等下问问王爷。如果王爷同意,我肯定也不阻止,正好与三弟一起还能做个伴。”
“就是,兄弟几个还能作伴。”二婶江氏高兴的嘴都咧到后脑勺,满意的笑着说道。
从杨清进门,二姑娘一直没有说话,耷拉着一张臭脸。杨府其余几位小姑娘,在杨清与长辈说完话以后,围着杨清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二房的杨淼是嫡女,小姑娘十二岁,思想早熟,一直挨着杨清坐在一起。小嘴叭叭的说着府中近段时间的事情。还有不少别的府中的小姐妹,找她打听大姐姐的事情。
小姑娘的示好让二姑娘杨漫不爽,之前杨府的妹妹们可都是巴着她。
无意中杨漫的脸上带出不爽的表情,让在场的人都瞧见,特别是老夫人皱着眉头警惕的瞧了一眼杨漫。
这丫头不知道知足两字怎么写吧。按说她占了大便宜,应该是调包事件中最大的受益者。
杨家人依然认她,依然把她当女儿(孙女),她应该感恩戴德,可从近一年的表现来看,一点也不像是满足的样子。
在杨府和和乐乐一天,回到王府,杨清换下便服,卸掉满头的头钗,整个人轻松了。
“王爷,宣平城多大?”杨清拿着自制的本子,用自制的炭笔在上面写字。
上面全是宣平的地貌特征,还有宣平的盛产什么特产,以及去了以后她要做什么。
玖王爷一手托着下巴,略加思索,“不是很大,有京城的南城那么大。”
“哦哦,那也不算小。”记在本子上。
从大年初三开始,杨清就开始忙碌,准备大量的物资,先走一批人,运送去宣平城。
随行的还有大量的干海货,也有不少的工匠。
三月十五日,杨清他们一行抵达边关。
春耕也才刚刚开始。
杨清抵达的第一天,一直很少下雨的宣平城,淅淅沥沥的下了两天的中雨。
百姓们高兴的欢呼。
这里雨水少,即便是挖深井水也不多,本地的土地,能出水的地方很少。
水井少。走在街道上,一眼望过去,大半的人嘴皮子都干的起死皮
…………
“王妃,这片地方在几百年前,据说就是涌泉地。可慢慢的干枯,现在已经是一片荒地。”当地的里正,一脸兴奋,又有些忐忑的陪着贵人来到几百年前的涌泉地。
眼前的贵人可是亲王妃,天哪,往日他见过的最大的官员就收县老爷,那还是远远的见过。
哪像今儿这样,近距离的接触,还能说话。王妃为人很好,说话爽朗,实在。
王里正此时兴奋的快晕过去,以后半辈子他都有了吹牛的资本。
他可是见过亲王妃的人,还被王妃亲切的接见过,两人还说过话。
“干枯了多少年?”从来了以后,杨清大力发展农业。春耕过后,她就开始找水源,后来听说,这边曾经有个巨大的湖泊,被称为涌泉地。
是宣平城已经周边的农村与城市的用水地,后面不知道怎么地,就慢慢的干枯,变成了现在的荒漠。
当地县府也比敢卖这块地方,都还想着以后是不是这块地方能自己涌出泉水来。
因为带着希冀,历任的县令贪财不贪财的,都不敢打这块地方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