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益伦被押解到京城的这几天,整个京城沸腾了。抓住了王益伦,就算是彻底的瓦解了白莲教。
而朝廷里面,则是在为王安的赏赐发愁。轻了,说不过去;重了,有些人看不下去,毕竟王安是一个太监。
每天上朝,就会讨论这个事情,但是所有的大臣却都是一言不发,就这么一副老僧入定的架势。整个朝堂上死气沉沉的。
这一日,又是早朝,太后坐在帘子后面,问道:“对于王安的赏赐,诸位爱卿倒是给个章程啊。不能老这么拖着。”
太后的话说完,底下的人却鸦雀无声。
“李大人,你是内个首辅大相臣,你先说。”看着底下的人都不说话,太后忍不住了,直接点了李兆元,让他开头说。
听到太后叫自己,李兆元就不能再装傻充愣了。于是,李兆元站出来说道:“启奏太后,皇上。微臣觉得王大人这次的功劳不可谓不小。而且是以少胜多,不能不重奖,但是也不能太重了。毕竟王大人还是皇家的家奴。”
听完李兆元的话,所有的人忍不住在心里骂道:“李兆元这个老狐狸,说了简直和没说一样嘛。”
“李爱卿,能否说的将具体一些呢?”太后也听出了李兆元说了等于没说。下定了决心想要今天议出个方案来的太后自然不会允许李兆元这么滑头。
为难的看了一下四周群臣,李兆元说道:“这个具体的,微臣还没有想明白。”
“好吧,诸位爱卿有哪位想好了,可以出来说一下。”太后无奈,只好对其他的大臣说道。
“臣等还没想好。”整齐划一的回答。
“哼哼。”冷笑了一声,太后说道:“那好,既然大家都没想好,那么就在这里想吧。什么时候想好了,什么时候散朝。我和皇上就在这里的等着。”
“太后,这……”听到太后的话,李兆元站出来说道。但是还没说完,就被打断了。
“李爱卿不必多言。哀家已经决定了。今天这件事情必须要议出个结果来。否则就绝不散朝。”太后打断李兆元的话,坚定的说道。
无奈的叹了一口气,李兆元只有说了句:“遵旨。”然后退了回去。
大殿上简直到了叼根针都能听到声音的那种程度,简直静的出奇。
过了差不多半个时辰,君臣就这么僵持着。作为内阁首辅的李兆元知道,这件事情看来是到了必须解决的程度了。于是说道:“太后,微臣倒是有个建议。”
“李爱卿有什么建议,就说吧。”太后听到李兆元有提议,马上说道。
“遵旨,微臣觉得王大人这么大的功劳,按照祖制,也达到了封爵的条件了。”
李兆元的话刚说完,就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要给一个太监封爵。这要是传出去,岂不是有损天朝的体面。但是,王安的功劳摆在那里。又不能不奖励。
这时,礼部尚书周文渊站出来说道:“皇上,太后。王公公这次确实是功劳颇大,但是,说到底,他毕竟是皇家的家奴。要是封爵的话,是不是不太好?”
“那依周大人的意思,应该怎么办好呢?”太后显然是不满周文渊的话,冷冷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