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碧海国东南境的南疆四州是千湖万岛最星罗棋布的地域。除泊州、润州、津州皆是寻常岛屿以外,只有清州的岛屿遍布矿藏,矿质最好,藏量最为丰富,足足占了碧海的十分有六。而这清州辖下的各处矿洞中,最大的几处都是在这南华岛上。
别处的矿山大多只主产一两种矿,或金或银,或铜或锡,至多伴生一些其他的少量矿石。按碧海的律法,所有开采的矿石经选矿造册记录后,皆运往太液城。在城郊的铸币工坊铸造成币或金银宝锭后再入库,此工坊称宝荣局,隶属于工部。
而南华岛有所不同,岛上除了有金矿和锡矿,还有煤矿,且藏量颇丰。碧海国熔铸金锭,是按一定比例将锡掺于金水中而制成。陆行远当年巡查此地时,发现金锡煤三样齐全,便因地制宜,奏请二代明皇在岛上直接建造熔炼及铸币工坊,开源节流,减少损耗。明皇闻奏纳其言,大兴土木,于南华岛中将铸币所需工坊造得一应俱全,赐名宝泰局,归户部直属。
所以别的岛产出的是矿石,而南华岛产出的是直接能流通的金锭。近年来碧海国内由工部的宝荣局所铸的钱币因矿藏逐渐枯竭,矿料只减不增,新矿又青黄不接,在铸币数量上已少于户部的宝泰局。另一边,宝泰局所铸钱币不仅产量稳定,且成色较好,如今百姓手中所持钱币已大多数是出于南华岛的了。尤其是三代明皇朱玉澹登基后,将官币从宝荣局的银锭改为宝泰局的金锭,国中百姓便越发喜欢用金锭来做家底的私藏。
然而事情总不会一直都风平浪静。在二十年前,曾经发生了一件举国震惊的渎职案。前任户部尚书赵钰因私刻度量,中饱私囊,被那时的户部侍郎陆文驰上奏揭发后,前后不过短短数日,立刻被明皇雷厉风行地判了斩刑,世称南华销金案。
案情之简洁,人物两证之齐全,明快得让人反而觉得有些扑朔迷离。而更加离奇的是,赵钰死后不久的某一日,那矿洞中忽然出现了一头妖兽。当时所有入井采矿的劳工都被吓得魂不附体,纷纷弃下镐头,四下逃窜。所幸无人伤亡,然凡是亲眼目睹者皆是一样的说词:
“那妖
兽忽然从矿洞深处爬出来,尚未见到下半身,上身已有五六只蛇的脑袋涌过来,每一个都有钟那般大,上下游动,几乎要把整个矿洞都挤满了,还闻得阵阵恶臭,真不知已吃了多少人在肚子里。还好我等跑得快,不然也一定是葬身在那妖兽口中了。”
恰逢代行尚书职的户部侍郎陆文驰召户部要员正聚于南华岛上,要与清州知府沈娴云商议重刻度量之事。惊悉矿洞有变,果断传令卫兵就地炸毁洞口,以乱石掩住。又令岛上的工坊用熔炼的铜水浇筑洞口,以求彻底封住妖兽。饶是如此,仍有阵阵恶臭从洞中溢出,闻得人心惴惴,夜不敢寐。不过数日,逃出来的劳工中已有几人吓得连夜呓语不断,高烧不退就死了的。
一时间举国上下流言纷起。有说此矿挖得惹怒了地下的神灵,所以派了看门的妖兽来作孽的。也有说这是个妖岛,其他矿洞里也还有各种妖兽住着,只不过还没现形。更有甚者,说赵钰死前是被冤枉的,死后阴魂不散化作妖兽前来报复,所以才盘踞在那金矿洞里。
此事一直上奏到明皇面前,明皇思量了许久才下了旨意。命将此矿洞永世封存,不得打开,再有流言蜚语传谣者流放北漠,又厚恤了死去的劳工,才算平息了事端。
至此,南华岛上的三处金矿仅余两处。自陆文驰任户部尚书以来,所有采矿铸币之事宜,无论巨细皆亲力亲为,从不怠慢。二十年下来,南华岛上倒是祥和一片,也就在这事情被世人忘得差不多的时候。
妖兽又出现了。
早春未至的某一天,在另一处的金矿洞中,劳工们正如往日一样丁零当啷地挖得热火朝天。正在矿洞最深处的张二狗忽然闻到了一股奇怪的恶臭,他正要转身询问身边的父亲张老三,扭头看见父亲皱着鼻子凝神地嗅着什么,显然他也是闻到了这股恶臭。
臭味萦绕着张老三的鼻尖,猛然唤醒了他记忆深处最可怕的那段往事。二十年前,也是这样的臭味之后,立刻就有五六个巨大的蛇头袭来,乌黑而狰狞的蛇身扭动得迅捷而妖魅。就算过去了那么长时间,他依然清晰地记得这股恶臭,毕生不会忘记。
张老三瞬间脸色大变,丢下手中的铁锤,拉起儿子张二狗就往矿洞口跑。边跑边大喊,是妖兽!妖兽又来了!
像张二狗这样年轻的矿工是没有见过妖兽的,但这骇人的往事从小就一直听说,在心中早已根深蒂固。如今一见父亲惊慌得抢天夺地般地逃向洞口,恐惧如同被点燃的野火,很快就传给了沿途所有的矿工。
这些矿工里有像张老三这般当年也亲眼目睹过妖兽的老矿工
,也有像张二狗这样从小在被妖兽吓唬的管教声中成长起来的小矿工。但不管是谁,在妖兽又来了这五个字被喊得此起彼伏的时刻里,脑中只有一个念头就是:逃!
先逃出洞口的人里,有的已吓得瘫在地上一步都走不了,有的被恶臭熏得呕吐不已。相比之下,还是经了事的老矿工们要冷静一些,他们让腿脚快的年轻人先去官府通风报信,自己则像上次一样,开始四下收集石料堆在洞口,只等后面的人一逃出来就堵上。
很快,所有人都逃了出来,洞口也顺利地被暂时封住了。张老三们还是不放心。当初是陆文驰下令炸矿才将洞口封得严实,如今只是堆了些石头,倘若妖兽力大想要突围,未必就能拦得住。想到这里,他们又把矿井口的矿车、镐头、木棍全都堆了上去,又在缝里严严实实地塞满了草根。能管多大用他们心里没底,但多填一分总是心里多踏实一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