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个基本功扎实而态度又认真的导演,剧本绝对是经过多次细细打磨、认真推敲的,每个人物都立得住,每次行为都有根源可追溯,即使荒诞,也荒诞得叫人信服。
就连那个痴呆老太太,她会上当受骗也有着深层次的原因,并不仅仅只是起到连接作用的功能性人物。
老太太年事已高,百岁高龄,她的一生是历经苦难的一生。出生时赶上战乱年代,老太太的家是个富贵人家,小时候锦衣玉食活着,没几年因为政治原因,大厦倾颓,过上了朝不保夕的动荡日子。
她从大小姐一下子变成穷苦丫头,心性还骄傲着却不得不做些牛马活,后来好歹日子安稳了,成家,却遇上特殊时期,被当成地主典型,游街批斗,苦不堪言,丈夫受不了她带来的屈辱,自杀了。
这段时期也熬过去了,她带着一双儿女一路熬到了新时代,儿子却因为和人争执被活活打死,留下才出生不久的孩子。这孩子也就是故事的主角,他从小就听着奶奶讲那过去的辛苦,也经常听奶奶唠叨说她小时候,门楣是如何辉煌,地位是如何崇高,最后总要带上一句:孙儿啊,你要好好努力,成为人上人,叫谁也不能欺负你。
时代的苦难在老太太身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老了以后,时而糊涂,时而清醒。
清醒时,带着对生活的默默忍耐。
糊涂时,带着对往日荣光的狂热。
所以老太太迷糊后,才对乾隆后人与宝藏的拙劣谎言深信不疑,仿佛回到小时候,家中总有许多达官贵人高谈阔论。
这个老太太不像是李从一一开始以为的那么简单,那就对角色演员的要求更高了。
李从一后来去剧组,看到老太太的扮演者曹春兰就放心了。
曹春兰为人和蔼,而且一点没和社会脱节,张口还能来上一个段子,和李从一还有邰行很快就熟络起来,李从一一口一个“春兰姐姐”叫得不亦乐乎。
曹春兰其实已经七十多岁了,是老一辈艺术家,年轻时是位美女,在上个世纪就驰骋在各大荧幕上,后来上了年纪,演技没有发挥的余地,接的角色不是恶毒婆婆就是老好人,忒没挑战性。
曹春兰就告别荧幕,去演话剧。很多经典话剧通常给老人角色的设置更有深意更复杂些,曹春兰混得风生水起,十分快哉。
而由她出演老太太这个角色,再合适不过了。话剧的表演形式相对于电影而言,肢体和台词都比较大开大合,毕竟观众就在台下,看不清微表情,重点都在形体和台词上。演一个神志不清又狂热的老太太,恰好需要这种幅度大而不显得浮夸的表演。
李从一和她对戏时,她一开口,那个台词功底就瞬间让李从一的鸡皮疙瘩纷纷冒头起立,表示敬仰。
方有行真有本事,居然把曹春兰给请来了。
方有行对此微微一笑,不好意思地说:“我哪有那么大本事啊,是我大学导师请她给我帮忙的。唉,估计是导师也实在看不下去我这样混日子了。”
三位主角的片酬加起来还不超过六位数,方有行卖婚房剩余的钱全都用到电影其他方面了。
因此剧组乍一看很寒酸,带上演员也才不到三十人,但每一个工作人员都是方有行挑细选雇来的,业务能力很强。剧组里有两个摄影师,其中一位为了省钱,总导演方有行亲自担任,另外一位是方有行曾经合作过的,双方很有默契。
婚房的另一位主角也在场,方有行的女朋友是个服装师、化妆师,还顺便兼职道具布置,她的审美水平在这一部电影里被调动到了巅峰。也显然,方有行对自家女朋友的能力很认可,否则不可能任人唯亲到让她身兼数职。
李从一觉得方有行交到这样的女朋友真幸运,不仅同意卖婚房,还任劳任怨地被方有行呼来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