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
交接,然后封存了这个案子的档案,柯克明借由这件事跟黄石搭上了关系,可怜那姑娘就这么
香消玉殒竟无人对她的死承担责任,她的家人到处告状,却告状无门,若不是柯克明三个人倒
台了,黄石的案子估计也就这么销声匿迹了。
在等待判决的时候,黄石也给李若松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言辞诚恳的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恳求李若松能够给他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大楚正在回西边的领土,阻力非常强,正是需
要能人的时候,他跟李若松保证,他愿意死在战场上,只要给他一把大刀就行,他决心死在与
敌人拼杀的过程中。
大楚西边有几个府城几十年前便脱离了大楚的掌控,历代大楚皇帝都没忘过这几个府城,
心心念念要把这几个府城回来,只是大楚都自身难保了,又谈何复故土,便一年一年,一
代一代的拖了下来,直到熊若杉第二次掌管皇权,才开始复故土,不过,西边这几个府城这
几十年下来也没原地踏步等着别人拾,相反,他们借助地形,巧妙的设置了层层关卡,易守
难攻,大楚的jūn_duì推进非常艰难。
在这种情况下,像黄石这种立过大功又敢打敢拼的人自然是非常受欢迎的,不止是带过黄
石的军方领导,就是王子清和王子泽都写了信过来,希望李若松能够从轻处理,再不济也可以
同意黄石戴罪立功的请求,让他始终在前线打仗,直到牺牲在前线。
李若松全部都拒绝了,按照大楚的军纪律法,黄石的行为是被执行枪决的,还是立即执行
,连缓刑都没有,军纪处的处长坚决不同意处死黄石,他给李若松说别说是一个农家姑娘,就
是十个农家姑娘,一百个农家姑娘,都抵不过一个黄石。
李若松接到信,沉默了半日,给军纪处的处长写去了第二封信,李若松在信中告诉军纪处
的处长,黄石的参军经历绝对是光荣的,是值得肯定的,也是值得很多将士学习的,对于黄石
被判死刑的事情,自己很难过,也很惋惜。
黄石不仅仅是大楚非常有名的战将,更是他李若松的救命恩人,但是,他不是犯了错,道
个歉就过去了,他是犯了法,犯了罪,还是不容赦的死罪,一个jūn_duì的高级军官,一个子弟
兵的战士,有如此卑鄙的、残忍的、毫无人道的、失去自己立场的、违背自己职责的、背弃自
己信仰的行为,如果饶过他,以后要用什么来教育千千万万的子弟兵战士,要用什么来面对千
千万万的老百姓,要用什么来说我们的子弟兵军纪严明,要用什么来证明我们是保护老百姓的
,是深受老百姓支持和爱戴的,判处死刑不是我说了算,也不是你说了算,是律法说了算,是
军纪说了算。
正因为黄石是一名高级军官,是一名立过大功的子弟兵战士,是对我有救命之恩的恩人,
才必须这么办,才不得不这么办,我们对待子弟兵战士,尤其是对我们子弟兵的军官,不能不
执行比一般老百姓更严格的纪律,更严厉的律法,他被判死刑,完全是他自己的行为导致的,
是罪有应得。
所有的子弟兵战士,所有的军官,所有的大楚官员,都要以黄石为前车之鉴,请你在黄石
的判决会上,在黄石的枪决会上,当着黄石及所有人的面,宣读我的这封信,并向那位姑娘的
家人转达我的歉意和安慰,作为jūn_duì的最高将领,我没有管好我的兵,没有带好头,没有做好
工作,我对不起那位死去的姑娘,对不起她的家人,也对不起因为这件事而受到伤害的老百姓
李若松的这封信被录在大楚志中,凡是看到、听到这封信内容的人无不为之动容,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