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是当年那个他么?
在文坛,一觉醒来发现再也无法写作的事每天都在发生,还有个专有名词形容这种状况,叫“巴托比症候群”。灵感的得来不仅仅依靠天赋,老实说,娘胎里的灵气就像一小罐煤气,可能就烧个几年。只出不进地使用,生活的百般折磨,都很容易让心灵趋近于枯竭。作者需要最高级别的神颐养,他需要大量地吸与体验,这样他们的灵感才不是迟早要枯竭的池塘,而是一口源源不断的泉水,他们本身也变成了一个练就灵感的容器。就像一方砚台,任何注入其中的水,都会转化成墨汁。作者的心灵应该处于这个状态。
庄墨走进了他的卧室,决定小小地惩罚他的散漫不经,环顾四周后,抽出了他摆在书架上的笔记本翻看。那些简谱的牛皮纸上,有些是漫无边际的草稿,有些却是工整的的笔记。他不但搜集人物形象,拆解剧情结构,随手记录他的灵感,甚至还有积攒好词好句的习惯。庄墨虽然没有找到他的文章,但惊喜远大于失望:任明卿在他不在的日子里,自觉地完成了对于一个作家来说非常重要的积累与训练。
他开始觉得自己杞人忧天。也许任明卿的确生活得很艰辛,但环顾这一屋子书籍,想想他在人群里观察到的那些东西,他在不断地吸、消化、思考,他的神绝不至于贫瘠,他的灵感也因此有了坚实的基础。
门外响起了脚步声,庄墨在他进门之前掩盖了一切罪证,在沙发上坐定的时候,任明卿刚巧拎着菜开门进来。
“你回来了?”他笑得很客气,但绝不虚伪。客厅里的庄墨让自家蓬荜生辉,相对的,自家对庄墨来说,未简陋寒酸。他很崇敬这位体面的先生,让对方屈尊折节,在他看来是有罪的。所以他买了不少好菜,希望若是对方赏光,可以一同吃个便饭,算是对他招待不周的弥补。
庄墨起身进了厨房,帮忙打下手:“去买菜应该叫上我,这么大包小包,辛苦了。”
“我一个人也吃,不多你一双筷子,再说顺路的。”
“你白天也有活?”
“帮同个小区的初中生补课,”任明卿拿手背擦了擦溅在脸上的水,笑着说,“暑假嘛。”
“我还以为你主职是在家写作。”
“空闲时候写一点。忙的时候,也没办法了。”当全职作家,任明卿可不敢想。
“正在写什么?能给我看看么?”
“写的不好,在您面前贻笑大方。”
“不会的,其实剧本和小说差别还是很大的。我也是写不了小说,才跑去做编剧。编剧更多意义上是一门技术活。”
“是么?您太谦虚了。”任明卿笑得露出一颗小虎牙,“台词好不好,差别很大,不是单靠技术就能解释的。您写过哪些剧本啊?”
“……有两个电视剧正在筹备中,运气好明年就能播了。”庄墨不知道怎么套话把自己套进去了。
“到时候一定告诉我,我去追剧。”
“好。”
吃完饭,任明卿开机打算写一小会儿,却发现邮箱里又是一封约稿函。庄墨假借看书的名义耗在他的卧室里,一听新邮件提示音,就知道肯定是自己那封,张望了一眼,笑道:“这编辑不依不挠,神可嘉,一定很欣赏你。”
“也不知怎么了……”任明卿颇有些不好意思,赶紧把页面关掉,仿佛做了什么坏事。他是个不自信的人,对别人的夸赞诚惶诚恐,担心当他们认清自己一无是处以后会极度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