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可是有事吩咐?”
朕点头。“永济渠之事,朕打算交由你负责。”
谢镜愚惊诧地抬头。“陛下,”他字斟句酌,很是小心的样子,“此事需要统领协调六部,向来是尚书省份内之事,由臣做可能不太合适。”
朕眯着眼睛看他,不答反问:“你想告诉朕,你做不了?”
“臣不是这个意思。只是孔夫子都说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况且王相……”
“你想说王相要有意见?”朕不客气地打断他,“你想得到的朕想不到?谢凤阁,朕现在问你的是,你能把这件事办好吗?”
谢镜愚沉默了一会儿,再开口时异常坚定:“臣能。”
朕暗自松了口气。刚刚压制着的微醺酒意随即袭来,朕觉得也该沐浴就寝了。“那就这么定了,回兴京后你立即拟诏。”
谢镜愚应了是,却没有告退。“臣斗胆一问,陛下为何突有此意?”
“朕给你找点事情做,你就不会有功夫触景生情了。”朕理所当然地回答。又一股酒意混杂着困倦涌上,朕摆了摆手:“行了,你退下吧。”
谢镜愚像是还有什么话,最后也没说出来。
过不了几日,重阳节到了。
重阳乃三令节之一,折插茱萸、赏菊饮酒、以诗赋情都很是流行。朕的大臣们也不甘落后,计划着要去登洛府郊外的周山,再以庆丰年为题赛一回诗。朕自知朕这个顶头上司去了只会变成拍马大会,便随口扯了个不去的理由,同时告诉他们诗会的头三名朕有赏。
如此一来,重阳当日,行馆里一大早就变得空荡荡。朕换好常服,往外走时四周极其安静,不由摇头失笑。
而后朕就在行馆大门处碰上了也要出门的谢镜愚。“谢凤阁这是起晚了?”朕打趣地问他,“现在去周山得被堵在路上了吧?”
谢镜愚本来没什么特殊表情,闻言有些无奈。“臣只是想出门走走,看看洛府的风土人情。”
这是不去周山?朕不由掀起眉。“怎么?”朕隐约猜到一个可能,惊诧之余又有点好笑,“莫非他们不带你?”
“倒也不是不带,只不过……”谢镜愚愈发无可奈何,“诸位同僚私下里议论,若是我去了,那头名便毫无悬念,实在无趣。臣无意中听见,便……”他说不下去了。
之前的猜想被验证,朕再也忍不住,扑哧笑出了声。谢老爷子乃当世鸿儒,谢镜愚写得一手好诗词不足为奇,但这样未也太惨了吧?
“陛下……”谢镜愚低唤,又开始窘迫了。
朕乐够了,便挥手道:“朕正好要出去,你就同朕一道罢。”想了想,朕又补充:“诗会头名的赏朕也补给你。”
“是,陛下。”谢镜愚立即应了好,又补充:“赏就不用补了,毕竟臣根本没去周山。”
居然还有人觉得赏赐太多?“怎么,谢凤阁嫌弃朕的东西?”朕故意板起脸。
谢镜愚立刻道:“臣不敢!”他差点又要跪,但跪之前他先看到了朕憋不住笑的脸。“陛下,请别逗臣开心了。”他这么说的时候无奈至极。
“你也知道朕逗你开心啊?”朕揶揄他,“知道还不快走?”
洛府乃九朝古都,十省通衢,自是相当繁华。若不是大部分人都去了城郊爬山一日游,街上怕是寸步难行。朕顶着谢镜愚不赞同的目光往市场里挤了一圈,走出来时仍然汗流浃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