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诸葛亮李世民之流的人物外,大部分小透明实在太式微。
陶清风浏览了一会儿,虽然知道哪个是删除按钮,但还是没敢贸然点下去,生怕有他不知道的什么差评记录,或者删评公告之类的现代操作流程需要注意。陶清风想:果然所有的职业都不轻松。平心而论,要是他当初没有上身陶清,而是上身了苏寻,估计也干不好经纪人这杂活,说不定在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前,就被辞退流落街头讨饭了。这是他略妄自菲薄的想法,但很多时候的确指导着陶清风的行动。
从上辈子就刻在骨子里的危机意识让陶清风打了个寒噤,和现代社会“隔离”的焦虑又浮现了,尤其是陶清风接下来要演“民国剧”。那不仅是看《归去来》一本原作的问题了。剧本原创了大量情节。介绍中的“近代抗战时期”的风貌气质,他最起码也得有“现代人的理解程度吧”。
可是他通过什么来了解那个时代呢?陶清风苦恼地这几天各种尝试,并且一项项地排除掉。虽然“民国时期电视剧”是一个比较直观的方式,可是看了一些剧目后,陶清风不仅没有理解那个时代,反而更迷糊了。毕竟他看的电视剧是经过现代人的思维加工过的剧本,改编历史事件、嫁接人物不说,很多时候还把时代气质的情节线索,仅用于衬托不符气质的狗血言情故事。
陶清风又想去找其他书来了解,但这和儒学正统有四书十三经定框架不同,除了通识教育的读本之外(陶清风看的还是历史教科书,但觉得明显不够),陶清风不知道什么才是更深、更直观的“近代社会图景介绍”。这和他在读武侠小说时,只要啃完金古梁那几十本奠定了武侠气质风貌的领域不一样。这是个陶清风没有接触过的时代,和他目前生活的“现代”既近又远。自己既不能有切身生活的体验,又找不到全科图景权威般的介绍书籍。
毕竟和“武侠小说”这种文学分类不同,一个时代,怎么可能压缩在几本书里写尽呢。尤其是那个时代投射的价值观中,有那么多华国人从小接受的爱国主义教育天然道德价值观。而对于陶清风来说,哪怕是“社会主义”四个字,他听了都要消化半天。更别提其他的什么主义、什么革命、什么党、什么寇了。
其实陶清风最该看的是《马哲》,《毛概》,《思修》这类书,但他没人领,搞不懂那些主义关系,自然想不到找这些书来看了。
在陶清风一个头变两个,两个头变四个的时候,他出门散心,去采购新年食品,送给严澹。陶清风非常高兴现代社会还保留着过春节的传统习俗。从前小时候,是陶清风最喜欢的节日,那意味着可以吃到一年省吃俭用攒下来的美味,村里人会分猪肉,老师家也会赠美味的汤圆。运气好,陶清风甚至能得到几个铜板的“压岁钱”。这个习俗至今流传着,让陶清风心中欣慰。
过年前的一天,陶清风买了东西提到对面严澹家里去,严澹正在扫除,桌上都是新裁好的红纸,见到陶清风便笑说:“来得正好,探花郎给我赐副对联。笔墨都准备好了。”
陶清风看他裁了五六副红纸,也笑问:“是每个房间的门都要贴一对吗?”
严澹摇头说:“我自己大学城那边还有一所房子。还有父母住的那栋,我大哥、二哥的房子。我多讨几副对联怎么了?”理直气壮的样子。
陶清风又笑了。他走到桌边,发现严澹准备的是墨水瓶而不是墨条。以前他就发现了,现代写书法的墨水瓶更方便,而且不知道用了什么科技工艺,看上去不容易干涸。且墨汁浓郁,色泽黝黑。
陶清风扭头问严澹:“几字联?”
对联常见有五字、七字和九字。当然如果愿意写更长也行,只是多半门框就贴不下了。
严澹笑道:“随便你。你再写个一百五十字也行,我就把这栋楼外面墙改了,把你对联刻外面。也变个名胜古迹。”
陶清风被夸得不好意思,忙道:“严兄说笑了。”真奇怪,陶清风感觉严澹最近说起话来,愈发笑嘻嘻爱开玩笑,令他想到燕澹生的作风。
陶清风于是把几份红纸都折成最寻常的七字联式,不假思索先写了张最寻常的“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赠送给严澹父母那边。
陶清风写的时候,站姿端正,笔触有力。一笔笔饱蘸浓墨的黑色,勾画在红纸上。严澹越过他的肩膀来看,不由道:“写大众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