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容在女孩脸上绽开。
她的眼角似有些泪光,嘴角却执拗地向上翘起,带着几分不甘,却也带着几分骄傲,毫无遮掩地望着对面的男子。
这笑容像是一道光,直率而剔透,照进狄冬青的心里,后者也随之牵起嘴角,道:“相信我,你一定会遇到的。”
“真的吗?”阿瑾挑起眉毛,“那人会是谁呢?我从来没有见过他,也不知道他身在何方……”
狄冬青将抬起头,视线投向窗外,喃喃道:“今晚是个阴天,星星被云遮住了。”
“是哦,天色比平时更黑。”阿瑾附和道,眼中流露出困惑。
狄冬青再次转向他,问道:“但你会因为星星被云遮住,就不再等待晴天了吗?”
阿瑾一怔,很快摇摇头:“当然不会。”
狄冬青冲她微笑,脑海中流淌过一些温柔而隽永的念头。好似藏在云缝里的星星,即便夜空被阴霾遮蔽,那些看不见的光芒依旧笼罩着他。
月暂晦,星长明。
哪怕相隔两地,哪怕远在天边,他的星辉也不会消逝。
第172章天无霜雪(三)
卢正秋的眼已看不见繁星。
感官好似满溢的水壶,堵住其中一个出口,其余的出口势必会更加汹涌。所以,他虽失去了双眼,耳朵却愈发灵敏起来。
在安静的夜里,他的耳畔仿佛有一条河在流淌,遥远而细碎的声音次第划过耳畔,或许是溪水,或许是星光,或许是其他眼睛看不见的东西,此时此刻,他却听得一清二楚。
不过,失明对他的折损仍旧难以估量,赶了几日的路,他已不知晓自己身在何处,只能从划过脸颊的风和渐渐干燥的空气来判断,这里大约已经离安邑不远了。
这一路上,三人走的尽是远离官道的幽僻小径,若是没有旅伴,一个目不视物的人几乎寸步难行。所以,卢正秋是断然不敢逃跑的。起初,卓英怜还对他提防有加,后来渐渐确信他已无威慑,便不再留意他的一举一动。
譬如此夜,她早已入睡,只留卢正秋一人在月下发呆。
他们大约已行至一片竹林深处,马鞭抽打竹叶发出的尖锐声响,已在耳畔回荡了半日有余。到了晚上,人静风却不静,在密集的翠叶之间穿梭,留下时高时低的哨声。
傍晚时分刚刚下过一场小雨,脚底的泥土湿漉漉的,坑洼不平,蛙鸣从四面八方响起,富有层次,仿佛海面上一浪盖过一浪的波涛声。
这样的郊野,若是放眼去瞧,恐怕只能瞧见一片荒芜杂乱,但卢正秋瞧不见,失明之后,他反倒离人世间的疮痍更远了。黑暗好似一张保护伞,使他不必理会眼前的困顿,只要他愿意,他便可以忘却自己身在何方,任由思绪恣意飘飞。
在一片闲适的蛙声中,他仿佛回到了过去。
那时候,他带着狄冬青从安邑出逃,一路逃到岭南一代,在三坪村住下。那是一片萧条却宁静的土地,那里的人不识得他的名姓,甚至不清楚魔教是为何物,江湖与朝堂的纷争都很遥远。
在三坪村度过的时光也平静得仿佛梦境,在奔波劳碌中,他曾一度忘却做梦的滋味,而此时此刻,黑暗使他再度变得敏锐细致,在心底涤荡已久的记忆再度浮上脑海,好似退潮后藏在软泥中的贝壳,露出一只只闪亮的棱角。
他记得自己对冬青说:“这房子虽然简陋了些,但勉强能住,往后你姑且把它当成家吧。”
他们的家在小径尽头,背面便是荒山,宅院徒有四壁,院中的杂草几乎没过膝盖。
三坪村地远物稀,家中许多摆设都要两人亲手添置,夏季里天气炎热,日暮时分,狭小的房间里堆满杂物,风不通透,憋闷难当,两人便坐在门廊前的台阶前乘凉。
那时候,他们也被院子里的蛙声环绕着。
冬青的力在昼时耗了个干净,眼皮耷拉着,脑袋一歪,便枕在他的膝上睡了过去。
十岁出头的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