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但他觉得,自己周围有这样一群兵护着,肯定是要比其他人安全上许多的。
裴宗书知道,不管外头的攻势再怎么猛烈,赵载明一定会全力护住这座都城,不让外头的反贼有一丁点攻进来的可能。
因为这场战事打了好几个月,战火一直从边疆地带蔓延到了王城外,如果这座都城也被攻下来,那大周王朝只怕是真的要直接断在第五代了。
——李润还没登基,老皇帝也还没死,真要改朝换代,那亡国之君的名头也是老皇帝来担。
反正裴宗书只是来被惩罚一下,最终还是会离开,所以这别的事跟他又没什么关系。
他才不关心成败。
*
要说他们也是运气不好。
连续几年碰上天灾,不是发大水就是闹干旱,连续三年粮食成减半,填不饱肚子的百姓们叫苦不迭——大周还是占着最富饶的土地,最后都被折腾成了这样,就更不用说其他地方了。
和裴宗书熟悉的格局一样。
大周的附近,也就是在边关那片土地之上,还生活着另外一群人们。
——乌氏。
不论男女或老少,他们都喜欢被人称作草原之上的野狼。
草原一望无边,即便是骑着跑得最快耐力最强的马匹也不能把那片草地踏遍,在那片草原之上,有着和大周截然不同的珍宝,也有着一群善于在马背上捕猎的人们。
原本乌氏和大周应当友好往来,彼此相安无事的,可是这天灾一点预兆也没有,就那么持续了三年。这三年里,不仅仅是大周的百姓叫苦不迭,乌氏的人们更加难以生活。
粮食供应不上,御寒的衣物也一直不够,草原上的风本就极大,再加上天灾到来的这几年,天气更是阴晴不定,大雪一下便是半个多月,时常有人裹着厚重的棉被却依旧被冻死在帐篷内。
跟他们这几乎要活不下去的情况比起来,大周的百姓们真的算是幸运多了。
而这幸运在乌氏首领的一咬牙之下,也就变成了不幸。
谁不想要那一片更加富饶的土地呢?
而且大周的皇帝一心只顾修仙之术,什么事都不管,这样一个废物他又凭什么就能稳稳当当坐在那宝座之上?
就算不是为了自己,乌氏首领也要为了自己的子民们考虑。
所以他决定豁出去,拼杀出一条活路。
常年为了填饱肚子而在草原上狩猎的人们联合起来的战斗力非同凡响,大周那群人们越过越安逸,早就忘记了当年自己的江山也是靠着武力从别人手中抢过来的了。
更别说皇城之中内斗不断,那些只顾着自己争权夺势的臣子们早就消耗掉了大半的力,一开始他们对边关的动荡压根就不放在眼里。
赵载明的警惕心倒是还在,可是他背后支撑着他的势力这会儿又成了他的绊脚石,让他深陷其中无法脱身。
他曾经向老皇帝连续呈上好几道奏折,为的就是唤醒对方的防范心理,不要不把那些越来越放肆的邻族当回事儿。可是在丞相的舌灿莲花之下,他又变成了一个总要争功劳没事找事的多事之人,平白无故便惹来老皇帝一顿痛骂。
掌权之人最忌讳的就是功高盖主。
偏偏赵载明就是犯了老皇帝的忌讳,即便他是一个坚定的保皇党,还是被老皇帝所猜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