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之本,你切勿多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李世民扫了长孙无忌一眼。
长孙无忌不敢多言,只连连称是。李世民却是继续说:“民乃国之根本。朕只是想若有个天灾人祸,太仓里都无粮,这”
“陛下放心,我亲自督办。”长孙无忌回答。
此后将近一年,长孙无忌督办粮。与此同时,蜀王亦在蜀中缉拿人牙子返回后,说在蜀中遇一仙者,说明年关中蝗灾,北地大旱,还请早做准备。
当然,李世民派人暗中一查,便知晓李恪是与那杨氏女郎相识,想必也是听那杨氏女郎所言。
尔后,那杨氏九姑娘以惊人之姿,找寻盐矿,平羌人,提出惊人构想“神农计划”。李世民再不敢小觑此女,心里隐约知晓今天的天灾怕是来定了。
真是屋漏偏逢连阴雨!李世民内心郁闷。
去年吉利才来洗劫一番,这一年到处有不甘心的逆臣贼子作乱。尔后,山东大旱,亏得先前有屯粮,便开仓放粮,又租税,才算安抚民心。
当然,这一举措,就是山东那些旧贵族也没多言。旧贵族各家也是拿出粮食来赈灾,算是响应了朝廷。
尔后,草原形势不妙,突厥忽然雪灾,牛羊冻死伤无数。李世民蠢蠢欲动,也有臣子上折子,觉得应该“趁人病要人命”,如今正是突厥艰难之际,若此时出兵可一举拿下。
李世民听得心里痒痒,但碍于先前有盟约在身,此时师出无名,又加上年初就是大旱蝗灾,他也不能随便动用太仓储备,过多投入军。
说实话,这一年,到处有乱臣贼子作乱,jūn_duì开销那简直是压在头顶的大山。
于是,李世民忍痛驳回那折子。李靖与侯君集却是瞧出端倪,立马御书房觐见,说:“陛下此举甚为英明,拿下突厥是迟早的事。此事,臣下一定会为陛下谋划。”
李世民点点头,********还是在筹集粮食上。于是,又瞄上长安富户,商议一番,也是高价买了粮食,囤粮太仓。
这算是好不容易磕磕绊绊过了贞观元年,难道真的又要迎来天灾肆虐的一年?
起先,李世民也希望那杨氏阿芝所言为诳语。
但一过了年,原本该是春雨绵绵的时刻,天上晴空万里,****都是阳光普照。即便有皇后携带朝廷命妇祭祀,也迟迟不见有雨。封冻的土地虽解冻,但也因太硬无雨水滋润,农作物迟迟种不下去。
眼看日子一天天过,雨水没来。农民等不及,男女老幼背水浇地,总算将种子播下。播种后,又是不见雨水,农民们是全家出动,到湖泊河流里取水。而更可怕的是湖泊河流的水也在逐渐减少。
农民恐慌,各地官员亦惊吓,赶忙将此情况上奏,说恐怕继去年山东大旱后,今年又将迎来春旱。
“终于还是来了。”李世民蹙了眉,内心叹息。
然后,他召集了长孙无忌以及过完年就一直未曾去扬州上任的杨恭仁以及一干大臣到御书房商议。
长孙无忌虽不知李世民去年为何让他集粮食,但却认认真真执行了。太仓已是米面满仓,各地的仓库也装得差不多。
李世民不询问他,只问杨恭仁如何看待。
杨恭仁却是一怔,立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