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面那句话,太子分明就已经转向了下跪的百官,看着他们满脸故作的忧虑,太子心中大为失望。
战事紧迫,民不聊生,这些吃着皇粮的固执官员,却还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对秦桑领兵之事百般阻挠。
此时,太子知道自己不仅是在为秦桑出言,更是在为秦川的百姓出言。他不想因为朝堂纷争,而陷百姓于水火之中。
这也就是应清为什么要放着声势上佳的二皇子不联络,而要去拜访这个根基不稳的太子的原因了。
因为应清知道太子的为人,即便秦桑能够顺利领兵对他目前在朝堂上的形势来说毫无助益,他却愿意为了百姓,而鼎力相助。
秦桑心下微有触动,为百姓,也为恒王。
有这样的一位太子,恒王何其幸也,秦川百姓,何其幸也。
秦桑的眼角微微看了一眼不远处的二皇子,他此刻倒是镇定自若,看着一众老臣跪地阻拦,省了他亲自出言,他也乐得轻松。
秦桑微微叹气苦笑,还好恒王不算昏庸,没有因为二皇子母家的声势而立他为太子,否则,这秦川的将来,还真是堪忧。
恒王见众臣都是这般态度,也知道此时蛮横不得。但他也不是什么好脾气的人,况且若是轻易就能被群臣左右,他也不会坐上今日这把龙椅。
他微微顺了顺气,抬手道:“今日殿试就到此为止吧,至于秦公子如何安置,容朕细细思量再做决定,都散了吧。”
说罢广袖一挥,便台步而去,留下一众老臣跪地而望,面面相觑。
说到底,若是皇上真的拍板而定,他们也奈何不了分毫。
只是他们都知道,这位圣上并不是一个固执己见的人,他所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是“三思而后行”。但毕竟圣意难测,他们也只能做到这个份上,靠皇上自己定夺了。
见恒王已经离开,众人也纷纷离去,走时还不忘看一眼秦桑的神色,在他们心中,秦桑这会应该早已失魂落魄了吧。
不料,大臣们都未曾在秦桑脸上找到一丝落寞,她只是那样静静的站着,就好像周遭的一切都与她无关似的。
待众人走后,太子才深深叹了口气,缓缓从地上起身。回身见秦桑还在等他,便轻轻朝她笑了一下,随她一同向殿外走去。
到大殿外,上了马车,太子也不忘出言宽慰。
“秦公子,你莫要担心,父皇虽然还未做决定,但他向来不是庸主,定不会将秦川统兵之事视作儿戏。现在他已知道你的能力,定会做出一个正确的选择。”
说完,他倒更像是在说服自己似的,重重点了点头。
秦桑见他这般担心,心中更是觉得他将来若是登上皇位,定是一位心怀天下的明君。
她笑了笑,反倒是伸手拍了拍他的臂膀:“太子殿下不用心急,成与不成,也要看天意。”
太子见她反而宽慰起了自己,也是恍然一笑,接着说道:“其实,父皇并不是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