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坤心里暗笑道:“你也未免想的太简单。纵然我不来阻碍你。没有个十来个年头。你也休想回转。嘿。到时你回来时。我定教你大吃一惊!”装模作样的考了一会。道:“既然如此。我等你便了。反正我随时都可去的。待你到灵山之日。必亦至。这传经取经。同一日。流传开去。也是一段佳话。”
太宗笑道:“甚好。甚好!也不急在一时。国师既有大能。便等等御弟圣僧也无妨。”即命回。待次发牒出行。遂驾回各散。玄径回洪福寺中打点安歇。邓坤随了太宫。歇
不提。次早。邓坤早早醒来。推开门。望见门已有女在外候着。一见邓坤。即跪下道:“国师醒了?陛下已在正殿等候。”
邓坤随着侍女前往正殿。太宗设朝。聚集文武。见邓坤至。降阶相迎。道:“国师昨夜睡安乐否。”邓坤行礼道:“谢过陛下垂询。在下一切安好。”
太宗点头笑道:“闻的国师要去西方传孔孟之道。天下儒生无不拍手称快。昨夜搅扰一晚。已然选出要托国师送往灵山献佛的儒学经典真义。便在那处了。”说着用手往旁边一指。
望着那如同小山一般的书籍。邓坤登时吓了一跳。原来众人踊跃。一夜之间就献了无书籍来。其引起了不少口之争。说道我这本论语真解才是圣人道。你那本实是谬误之言云云。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更有不大儒吵的面红耳赤。动起手来。斯文扫的。闹到最后。还是叫邓坤一并带去最好。因此这书籍堆积如山。太宗见了邓坤哭笑不的的神色。也觉不好意思。忙道:“国师若是觉的太多。不妨从中择其优者带去即可。”
“你倒是说的轻巧择优而取?我就算每本看个概。恐怕都要十年工夫。到时候唐僧都快回来了。何况看旁边那些儒生们虎视眈的表情。要是我说不带他那一本去。恐怕他要冲上来和我拼命!”邓坤当下微笑道:“不必。反正都是圣人之言。统统带去。也是应当。”施一个缩山之法。将那堆书籍收到法当中。众人见了。均各啧啧称奇。
太宗不住赞叹。又道:“备|了通关文牒。已用了通行宝印。只等国师与圣僧到来。这有黄门官奏道:“御弟法师朝门外候旨。”太宗大喜。随即宣玄上宝殿道:“御弟。今日是出行吉日。这是通关文牒。朕又有一个紫金。送你途中化斋而用。再选两个长行的从者。又有银鬃一匹为远行脚力。你可就此行程。
”
各位看官。那紫金钵乃是去佛燃灯佛祖之物。你道如何到了太宗手里?原来唐僧西行。事关佛教大兴气数。佛教自然倾全力相助其成。是以三世佛祖都有物送上。燃送上了紫金钵;药师王佛送上了九环锡杖;如来佛祖更是出手不凡。送上了锦|袈。这锦斓袈裟的妙用。以后再表。那紫金却是灯寻机落在东土。暗中使其辗转到太宗手里。再转送唐僧。这紫钵是先天灵物。虽唐僧这个毫无法力之人的手里。也绝不仅仅化斋所用的寻常碗瓢而已。更有逢凶化吉。制化解难之效。唐僧捧在手里。顿觉灵台明。诸般忧虑惊怖一扫而空。不禁大喜。即便谢了恩。领了物事。更无留滞之意。当下便要上路。
太宗便令排驾。与多官同邓坤与唐僧至关外。只见那洪福寺僧与诸徒将玄的冬夏衣服。俱送在关外相等。太宗见了。先教收拾行囊马匹。然后着官人执壶酌酒。太宗举爵。先敬坤。说道:“望国师此去。好生宣扬儒家真义。朕望。”
邓坤肃容。接过酒。一饮而尽。道:“陛下心。定然不负所托。”
太宗含笑点头。又斟满酒杯。递玄。玄谢恩。接了御酒道:“陛下。酒乃僧家头一戒。贫僧自为人。不会饮酒。”
太宗道:“今日之行。比他不同。此乃素酒。只饮此一杯。以尽朕奉|,。”
唐僧不敢不受。接酒。方待要饮。只见太宗低头。将手指拾一撮尘土。弹入酒中。唐僧不解其意。太宗正色道:“御弟。这一去。到西天。几时可回?”唐僧道:“只在三年。径回上国。”太宗道:“日久年深。山遥路远。御可进此酒: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唐僧方悟土之意。复谢恩饮尽。只觉豪情壮志填满心胸。再不迟疑。向太宗跪拜了。又对邓坤合掌施礼。朗声道:“贫僧去了。”
邓坤笑道:“圣僧可放怀。你到灵山之时。我必在山脚等候。圣僧返途之日。也便是在下东归之日。”唐僧点点头。吩咐启程。二随从一个牵马。一个挑担。与唐僧向西而去。邓坤复对太宗笑道:“在下也去了。”打一稽首。将身腾起空。在空中大叫道:“唐长老。一路好走哇!”霎时便不见了踪影。那脸上的坏笑自然没人看到。
-\*69zw* 六|九|中|文|书友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