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里,让于乔去查一下。奖金额是5000元,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需要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汇到于乔卡里的是4000元整。
这件事在于乔心里百转千回,听到这个消息,她也没太兴奋,沉着地道了谢。
对方礼貌客气,说如果没到,请再联系她。末了,请于乔继续关注宝洁公司,支持品客薯片系列产品。
当晚无话,于乔酣然入睡,连个发财的美梦都没做。
作者有话要说:没校对,有点愧。
还有一章。
☆、红罗帐共话缠绵-58
陈一天负责的那个项目,最终没能如李健林的愿。
跟陈一天联系的人说,他们公司僻出新部门,专人负责外协人项目的招标。
也不知人家的招标程序是什么,反正海鹰机械既没参与投标,也没参与报价,最终拿到了半个项目的合同。
所谓“半个项目”,就是海鹰机械负责设计和一半的制造,另一半制造被其他公司拿走了。
这种模式可谓大胆。
在工装领域,要么设计制造一体,要么设计制造分离,两种模式都有明晰的责任方。
一张图纸两家制造,涉及关键控制点、多点位配合,的制造项目,两家制造顺充不同,基准点不同,使用配件不同,出现失误的机率是很高的,而且一旦验时出现配合问题,孰是孰非很难说清楚。
对此,陈哲很愤怒。
李健林城府深,自那次三方会谈后,没再表示过什么。
陈一天则是自责。
在自责中,他又承担着很多设计任务。
所以陈一天接到陈哲电话,他想也没想就答应了。
在人际关系方面,陈一天是个十分简单的人。
他没有揣摩人心的天赋,也不愿意为此花心思。
在海鹰机械,他和陈哲算是最单纯的师徒关系,这半年来,他的工作压力骤然加大,合同被拆分一事,成了他心里一块阴影。
关于这些事,他也只能跟陈哲说上几句。
俩人回到市区,找了家小脏馆子,铜锅涮肉。
沈阳还是老工业城市的底子,街边好吃的馆子不少,消都不高。
这家店开在不起眼的小街,路过都能闻到涮羊肉和麻酱的香味,锅一上来,俩人就觉得来对了。
俩人要了一瓶二锅头,陈哲倒了两杯,陈一天也没推拒。
铜锅里先放了蛎黄和酸菜,翻滚起来后,陈哲把一盘羊肉卷一股脑倒进去。
夏天末尾,火锅店没那么多人。
陈哲摆也了长谈的架势。
俩人工作配合默契,但私交真的不多,陈一天没想到,陈哲想找他谈的,完全是另外一码事。
陈哲说,他不想在海鹰机械干了。
这开场白,让陈一天招架不住。
师傅跟徒弟第一次谈心。陈哲说,他老婆早对李健林有意见,最近一年多,一直跟他吵,还嚷着要去海鹰机械去闹,他横挡竖挡着,才没撕破脸。
原因是分钱不均。
搁旁观者眼里,这事也好理解。说是分钱不均,其实就是分赃不均。
李健林和陈哲早几年因为工作认识,一来二去,陈哲意识到了李健林的生意头脑,李健林看中了陈哲的技术实力和业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