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的名号,非要让太医给唐将军诊脉。
这一诊,唐琦就成了身负重病之人。寿宴还没结束,就被直接送回将军府去静养了。
次日,朝堂上,大皇子和二皇子对唐将军的身体表示了担忧,并提出了镇北军应尽快安排新的接任者。
于是,一场激烈的的争夺再次拉开了序幕。
而唐琦和他麾下的年轻将领,则彻底被闲置了下来。
升和帝原本是打算,借此机会,把唐琦在北疆、在朝堂的影响力彻底洗去。然而,太上皇寿宴刚过,连新年都还没到,江南各地就频频暴出了民乱。
一时间,宁国竟有了几分江山动摇的凶兆。
第135章下马与宝马
因为刚办完寿宴,寿礼什么的又都被太上皇走了,得了个天下第一大孝子名头的升和帝,手头也不太宽松。
所以,他在派人平乱时,就提出调用当地厢军,粮草也就从这些厢军的口粮中拨用。这,真是个省钱省事的好办法啊……
只是,他这话刚说完,朝堂上,原本跃跃欲试的众人,顿时就安静如鸡了。
如今,但凡站在朝堂上的,谁还不清楚,下面那些地方驻军到底是个什么状况?
所谓厢军,其实就是当地武官吃空饷的那口大锅。十个厢军里能有一个真活人就不错了。而且,上战场的话,这一个真活人,还不一定能顶用。
听说,某地的厢军里,竟是养了群老老小小的手艺人。这些手艺人吃着朝廷的军饷,每日却给上官做各种私活。有做家具的,有做酒糟的,有皮匠,有雕工,甚至还有乐人和小厮……这些人若是做出了什么东西,自然是都被上官走了。那些上官把看得上的,留下自用;多出来的,就拿出去卖钱。总之是,生财十分有道……
若是指望这样的厢军,能去平乱,那就是个天大的笑话!
而且,最关键的是,这次平乱,朝廷竟然一毛不拔?!不发饷也不发粮!
那所谓的口粮从厢军口粮中拨用,根本就是捏着鼻子哄眼睛罢了。厢军里连士兵都没几个真的,那些口粮更是早就成了某些人的囊中之物。
真要是这样去平乱的话,运气好,能逼着当地武官,挤出点口粮来应付了事;若倒霉遇上了硬茬,那真是,除了自掏腰包,就找不出别的法子了……
因此,偌大的朝堂上,一时间竟鸦雀无声。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伸头接这个大石头。
升和帝气得要死,他也知道问题所在,可却只能与这些鸡贼的混蛋官员一同装糊涂。不为别的,皇帝他手里也没多少余粮了啊……
升和帝很光棍,死咬着不松口。叛乱必须镇压,要钱,也真的没有!
可再如何,平乱这种事也不好耽误。吵了几日后,有个坏家伙就想出了个馊主意。
大伙不愿意去,确实是因为手里都忙,脱不开身。可……那不是还有几个不忙的吗?
你问是谁?跟着唐琦一同回京的那十几个年轻将领啊!
他们可是刚从战场上下来的,对付些手无寸铁的乱民肯定不在话下。所以,哪怕是领着那样的厢军,弄不来多少军粮,定然也没什么问题!
升和帝一听,大悦!直接就下了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