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禹走到了一座名山之中,名曰武当,据附近居民表示,有一名仙人隐居于此。禹想询问仙人对于治理的见解,入山寻访仙迹。
终于在云深不知处中发现了一座道观,平平无奇,却自有不凡的气韵。
禹叩门,大门无人自开。禹倒头就拜,虔诚道:“吾名姒禹,闻此山有仙人,特来求救世之法。”
道观内有一声音传出:“可愿拜师否?”
大禹再拜:“弟子禹拜见老师!”
大禹拜完,却见一仙风道骨的道士站在他身前,面若冠玉,葳蕤生辉,烨然神人,笑容和煦地看着他,显然受了他这礼,接受了他这一名徒弟。
这名隐居在武当山的仙人实际上是黎初霁的一道分身,大禹是一个十分特殊的人物,上承部落联盟时代,下启国家社会形态,使得人族脱离野蛮,走向文明社会。
如此气运昌隆的真龙天子,正是黎初霁棋局开始时下的第一子。
黎初霁双手虚托,让禹起来,道:“为师道号真武,只是一个山野之人。今你入我门墙,我也不教你长生之法,只教你治世之能,可否?”
“老师的意思正是我的想法。”禹说道。
黎初霁一卷衣袖,腾云驾雾,捎上了禹,一起飞往天际。
师徒二人站在云端,望着脚下的山川地理,黎初霁指了指那泛滥肆虐成灾的河水,问道:“你看着水流大势,可曾有什么想法。”
“奔腾之水,滔滔东流,未尝停歇也。”禹说道。
黎初霁点头,继续说道:“自不周山倒,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日月星辰流转,河水东流入海。你父亲当年为了使河水不再侵袭人类部落,在河流的上流筑造堤坝,拦截河水,一时间效显著。”
“然而,河水东流,奔腾入海,势不可挡。你父亲将河水拦住,却使得河水积聚,最终溃堤而出,去势汤汤,酿成更大的灾祸。你可懂你父亲错在哪里?”
禹若有所思,过了一会儿,仰起头看着黎初霁,道:“弟子知晓,治水之道,堵不如疏,节流不如开源……”
黎初霁大笑:“孺子可教也!治世亦如治水堵不如疏!人之欲望就如这滔滔河水,一味地遏制会遭反噬,必须疏导!但这疏导也有大学问,不能盲目地疏通,不然就成了放任,需循循引导,使其走在正确的道路上……”黎初霁手指轻画,落在大地之上,当即疏通了一条河道。
禹双眼放光,显然是受益匪浅。
黎初霁掏出一根似针大小的东西,交给大禹,道:“此物名叫定海神珍,可大可小,变化如意随心,可助你丈量水位,定四海八河。”当年黎初霁获得了定海珠,便于治水结下了因缘,趁此机会把这根据定海珠特性制造的定海神珍,交给治水的大禹,了却一番因果。
前世大禹也在获得了定海珠的太上老君那里得到这枚定海神珍,只是这一世的因果转接到了黎初霁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