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
那地,是真穷。
黎烨问县官为何不开仓放粮?县官便领黎烨去看粮仓,里面的粮食少得可怜,若是用以救济百姓,估计坚持不了十日。
☆、83.有诈
黎烨一连经过数座城镇,其情况大同小异,均因战争导致经济低迷,百姓生活困苦,个个都是夹缝生存。而黎烨也算是明白了,平日里所见的奏章,不过虚假繁荣,要想解决百姓的问题,还是得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由国家支持,百姓才能尽快摆脱贫困。此行黎烨特意走访了女官当政之处,出人意料的,女性以独特的视角,把发展经济之法定位在与邻国交易之上。因为她们深知黎国国内已一片山穷水尽,想从中谋利,其空间是有限的。所以她们把目光转移到了国外,例如武国,它是中立之国,本身就具备独立发展的根基,它不需要依附他国,因为它足够强盛。而这样的强国,其经济高度发达,具有巨大的市场与潜力,若能与武国搭成贸易往来,那势必会从中谋利,用以发展本国经济。
所以,在多地官员绞尽脑汁想方设法恢复良田,鼓励百姓耕种时,这些女官把大把的力放在了与邻国交往之上。女性本来具有自身优势,加之聪颖的头脑,很快就与其他国家达成了贸易协议,不过其中有一种贸易手段,令黎烨略有反感,那便是劳动力交易。即女官把城中所剩的年轻力壮的男子亦或将貌美的女子贩卖给他国,从而获取高额回报。但这也导致了一个问题,那便是黎国劳动力的流失,若一直发展下去,那么黎国将再无强大的jūn_duì,也没耕地种田的农民,依靠短暂的经济效益来牺牲长远利益,实在不是明智之举。也或许,这就是女官的狭隘之处,容易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从而忽视了长远利益。
经过再三思索,黎烨还是下令终止了劳动力交易,黎国可向他国提供任何物品,但唯有人力,是万万不可的。那时,黎烨想到隅国的手工布艺技术良,而至今,隅国仍属于附属国,是否可以用低廉的价格向隅国购买布艺,然后转手卖给他国,从而获得益呢?当时贸易往来的现象并不普及,人们也没有要打开国门,对外交易的意识,所以,根据女官的思路,黎烨迅速想到了经济复苏之法,而韩凌在听闻此想法后,又做了改进,更是把利益最大化了。
黎烨是通过购买手段来获得商品,而韩凌则提倡以剥削手段获得商品。因为隅国本就属于附属国,它需要定期向黎国进贡布艺珍品,现黎国处于危难之时,自然需要隅国的支持,隅国当无偿提供布艺,以助黎国度过难关,往后才能得到庇护。黎烨本不是心狠手辣之人,他以为,如此会把隅国逼向绝境,倘若它投靠别国该如何是好。
韩凌的答案很简单,在它有异心之时便灭了它,即便现在黎国国力到冲击,但要对付一个区区隅国,并不成问题。且日后黎国若发展得好,是会给隅国补偿的,故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剥削。
此法确实能降低对外贸易的成本,黎烨纠结了几天,最终还是同意了。从此,隅国走上了一条由附属国变为奴隶国的道路。而黎烨在解决好这一系列问题的同时,也抵达了龙城县。
出乎意料的,相比其他边关县城,龙城县竟是生机盎然,集市里车水马龙,人头攒动,小贩大声吆喝,生意兴隆,其热闹的景象,似乎还胜都城一筹。黎烨不可置信地在城里转了一圈,又询问了当地百姓,方才知道,因薛瑶管理有方,方才没受到此次战争的冲击,反而还从中捞了一笔,故经济才有了蓬勃发展之势。
黎烨觉得不可思议,龙城县地处边关,是邶军进击黎国的必经之地,按理说,这地早该被邶军踏为平地,能侥幸存活已属奇迹,想不到最终竟还能得到发展,这简直天方夜谭!黎烨几乎迫不及待想见到薛瑶,询问他用了何种方法,竟能在这乱世中寻得生存之道。然韩凌面对此情境时,并没有露出赞赏之意,反而是紧蹙眉梢,他思索良久,说道:“陛下,此地一反常态,臣恐有诈。”
黎烨对韩凌的话自然不以为意,他摇着扇子,眉目带笑,大摇大摆地就往薛府走去。